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朝北盟会编

三朝北盟会编

二百五十卷。徐梦莘撰。徐梦莘(1124-1205年),字商老,临江(今江西清江)人。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官南安军教授、知湘阴县、知宾州。后以议盐法不合,罢归。每念靖康之乱,备尝颠沛之苦,思究其始末,“乃网罗旧闻,会粹同异”,纂成《三朝北盟会编》,记录徽宗、钦宗、高宗三朝宋金和战之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书成,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录进,授官直秘阁。其书因记宋金和战始末,故视其为纪事本末体史籍。然其所录宋金通使和谈、用兵交战,皆按年、月、日顺序铨次始末。全书起于北宋徽宗政和七年宋金海上之盟,迄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完颜亮侵宋败盟,共计四十六年。上帙二十五卷,为徽宗政和、宣和年间事;中帙七十五卷,为钦宗靖康年间事;下帙一百五十卷,为高宗建炎、绍兴年间事。唯其中帙末五卷,为“诸录杂记”,无年月可系。其书取材广泛,“凡曰敕、曰制、诰、诏、图书、书疏、奏议、记序、碑志,登载靡遗。”(《宋史·儒林八·徐梦莘传》)据统计,引书一百零二种,杂考、私书八十四种,金国诸录十种,共计一百九十六种,文集尚不在其列。其征引全录原文,无所去取,无所论断,故以是非并见,同异互存,尤备史家采择。编纂之中,对于诸家之说,注意“参考折中,其实自见,使忠臣义士、乱臣贼子善恶之迹万世之下不得而淹没也。”(《自序》)卷三整篇记述女真族的发展史,首尾俱备,条理井然,采集多为亲身到过女真或熟悉女真情况者的记录,如采洪皓《松漠纪闻》约占全篇五分之一。又如钟邦直于宣和七年奉旨出使全国,为管押礼物官,撰有《宣和乙巳奉使行程录》记其行程及见闻,后因辗转传抄,脱漏讹误颇多。《会编》卷十七引录《行程录》约九百字,卷二十整篇引《行程录》原文,这两处征引虽非《行程录》全貌,却保存了其原文的主要部分,成为关于当时金国境内历史地理的极有价值的资料。《大金国志》卷四十虽也有转引,价值却远在《会编》引录之下,两书引录可作互校。该书纂集完成之后,徐梦莘又以其书未尽,续纂《北盟集补》五十卷。据《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称《北盟集补》以“靖康、炎(建炎)兴(绍兴)各为二十五卷”,惜其不传。《会编》在当时至少有三个写本,一是徐梦莘原稿本,二是实录院的复抄本,三是徐梦莘死后由其子徐简抄赠楼钥本,但都未刊刻。现存诸本中,以明末清初泰兴人季振宜旧藏的明抄本为最佳,大抵抄自宋本,但脱误不少。通行的刊刻本,为光绪四年袁祖安的活字排印本、光绪三十四年许涵度的校刊本。其中,以许涵度本较优,《四库全书》本即以此为底本详校过。

猜你喜欢

  • 心印正说

    三十卷。清代吴台硕撰。吴台硕字位三,嘉定(今属上海市)人,此书成于康熙壬申年(1722)。全书用“学术治功之要”分立篇目,计有三十四类目,每类目下又各有子目,还有注释。全书广泛征引程朱理学著述中有关内

  • 礼记恒解

    四十九卷。清刘沅(1768——1855)撰。沅,字止唐,号槐轩,四川双流(今四川双流县)人。著有《易经·书经·周官·仪礼·礼记·春秋恒解》、《史存》、《明良志略》、《槐轩杂著》等二十余种,合称《槐轩全

  • 松臞集

    二十八卷。明曾鹤龄(1383-1441)撰。曾鹤龄,字延年,一字延之,号松坡,泰和(今江西泰和县)人。明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第一,授修撰。正统三年(1438)与修实录,进侍讲学士,为当时著名文章

  • 乐律明真

    不分卷,附《乐律算题》一卷。清爱新觉罗·载武撰。载武字绍舫,同治、光绪年间人,潜心物理算学,曾为会典馆校订乐律乐图,度量权衡等,著有《乐律答疑》二卷、《排列算法》四卷。作者认为古人研究乐律之学有未善之

  • 潜研堂金石文字目录

    八卷。清钱大昕撰。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征,一字辛楣,号竹汀,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乾嘉时期著名学者。乾隆进士,官至少詹事。乾隆四十年(1775)以后,主讲钟山、娄东、紫阳等书院。治学颇广

  • 大学证文

    四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事详《仲氏易》。此书为考证《大学》各种改定本而撰,行文先列《大学》正文,附以各家解释,详述诸家《大学》改本之异同,又对各改本的渊源加以考辨。卷一为注疏本,乃真古本;卷二为汉熹平

  • 古音辨 古音猎要 古音余 古音附录

    共十六卷,除《古音附录》为一卷外,其他三书均为五卷。明杨慎撰。杨慎生平见“俗言”。这几部书虽各为卷帙,但审核体例,实本一书,只因陆续写成,每得数卷,即出问世,故标目各别耳。因此各书颇多重复,如《古音猎

  • 二程学案

    二卷。清黄宗羲(1610-1695)撰。黄宗羲(见《宋元学案》)。此书一卷专门辑录二程(程颐、程颢)的语录,另一卷辑录前人对二程学说的评论,后由作者之子黄百家在每条目之下加上评论之语续写而成。作者虽然

  • 周礼注疏删翼

    三十卷。明王志长撰。王志长(生卒年不详),字平仲。明代“三才子”之一,王志坚(1576-1633)之弟,昆山(今江苏昆山)人,万历中举人。事迹见于《明史·文苑传》其兄志坚传中,称其亦深于经学,尤精“三

  • 汉魏诗乘

    二十卷。明梅鼎祚(生平见《宛雅》条)编。其所辑汉、魏、六朝之诗,又名《八代诗乘》。其中,六朝诗多所删削,而汉、魏诗则全载。此书作于冯惟讷《诗纪》之后,其意欲补其轶阙。但真伪杂陈,实为缺欠。《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