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卷。明童承叙(约1521年前后在世)撰。承叙字子兰,一字汉臣。湖广沔阳人。后始祖自沔徙居内方山下,因号内方山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官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讲,国子监司业。集前有目录,卷一前半为
二卷。奕赓撰。奕赓,见《谥法续考》条。是书辑录了清朝吉、嘉各礼中歌章祝词,分上下两卷。上卷录歌章,有吉礼冬至圜丘、上辛祈谷、常雩、大雩、夏至方泽、太庙时享、岁除大给、春秋社稷、社稷祈雨、朝日、夕月、先
四卷,清王巡泰纂修。王巡泰,字岱宗,号零川,陕西临潼县人,进士,乾隆四十一年(1776)调任兴业县知县。此编是乾隆间知县王巡泰始创,成书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全志共四卷,卷首七序、凡例八则、目录
一百一十二卷。宋楼钥(1137-1213)撰。楼钥,字大防,自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市)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调温州教授。光宗时,提为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后为翰林学士。历同知枢密院,
八卷。明陈云式撰。陈云式,字定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书分二十四类,为杂采诸家诗话而成,但讳其出处,故漫无持择,也就无法考证。《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
四卷。明董其昌书,上海吴之骥(生平不详)刻。董其昌书迹刻本曾极盛一时,流播甚广,但为董氏所自定的刻帖则只有五种,该帖便是其中之一。董书刻本多为行草,该帖则皆为小真书,且篇幅完整,于每篇之后,还有董氏自
①一卷。宋吕本中撰。吕本中,字居仁,号东莱先生。吕公著之曾孙。曾任济阴主簿、起居舍人,官至直学士院。一生著述甚丰,有《春秋解》十卷、《童蒙训》三卷、《师友渊源录》五卷。本书是一本居官格言之类的著作,共
五种,十四卷。清丁显撰。丁显字韵渔,别字西兰,山阳(今属陕西省)人。生卒年不详。道光年间举人,教授淮南。丛书收《群经异字同声考》九卷,解用字通假;《谐声谱》二卷、《丁氏声鉴》一卷、《音韵指述》一卷、《
一卷。近代何容心(生卒年不详)撰。容心字蛰卿,安徽桐城人。何氏认为,有清一代,开示学童的“说文学”著作,以王筠的《文字蒙求》为最佳,举一反三,循循善诱,然犹未尽善,只以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纲,未以
六卷。清陈维崧撰。维崧字其年、伽陵,宜兴(今属江苏省)人,明副榜贡生,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生卒年未详。著有《俪体文集》、《陈检讨四六》、《伽陵文集》、《湖海楼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