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林山志

东林山志

二十四卷。清吴玉树撰。吴玉树,字灵圃,浙江归安人。东林山,又名锦屏山,在湖州府治东南四十五里。山自天目分脉,蜿蜒而来,突起于菰蒲溪泊之中。三峰鼎峙,而中峰最高。葱郁深秀,峰峦如锦。《东林山志》铅印本,共二十四卷。兹篇特详东林山古迹及传闻。如回仙桥条,谓世传宋有沈思字持正号东老者,隐于此。能造十八仙白酒。熙宁戊申,有青巾道人,长揖于门,自称回山人,欲求一醉。东老视其非凡,延生与语、纵饮达曙。迨别时,擘席上榴皮,题词于壁云“西邻已富尤不足,赤老虽贫乐有余。白酒酿来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遂拂衣出门,至舍西石桥乘风而去。其桥故名回仙桥。兹篇建置志又谓,百花园有向道人题壁诗,考向道人即回仙桥之回道人,亦即吕仙。是书首即摹回道人之榴皮诗,以为吕仙真迹。时人虽莫辨其是,然以其为一说,宜可。

猜你喜欢

  • 见闻录

    八卷。明陈继儒(1558-1639)撰。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终身隐居、杜门著述,辞官不荐。诗书画文皆通、名重一时。著述宏当,有《建文史》等三十余种。《见闻录》

  • 潜邱札记

    六卷。清阎若璩(《详见《尚书古文疏证》)撰。阎若璩出生于太原,曾寄居山阳。《尔雅》称:晋有潜邱。《元和郡县志》称:潜邱在太原县南三里。若璩取“潜邱”以名其书,有无忘故乡之意。此书传世本有二,一是山阳吴

  • 御制文初集

    三十卷。《二集》四十四卷。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撰。《文初集》三十卷录文共五百七十余篇,分为十九门。《二集》四十四卷,录文凡四百一十余篇,分为二十三门。每门各依年代编次。所录之文均其

  • 正宏集

    一卷。清朝释本果(生卒年不详)撰。本果字旷圜,潮州(广东省)灵山寺僧人。《正宏集》主要内容是叙述唐僧大颠事迹。……诬韩愈归依佛法,以伸彼教。书中开列七目:一是寺图,二是元代了性和尚所作大颠和尚本传,三

  • 艮宦易说

    一卷。清俞樾撰。此书为作者治易过程中所作札记,自称“未离训诂,然精义实多”(见自序),认为《周易》的“文言”部分实同于词赋中的“乱曰”,“乱,理也”。即总括文意,发明总旨之义,而《周易》中的“文言”附

  • 史续

    十八卷,清朱里撰。朱里字商角,号青莱,浙江钱塘(今属浙江省杭州市)人,明末诸生。《史续》取起于汉代至于宋代的一千五百九十九人,每人予以论断,作者持论甚正,但也是有为而发。与同时黄鹏扬的《读史吟评》一样

  • 龙云集

    三十二卷。宋刘弇(1048-1102)撰。刘弇,字伟明,吉州安福(今江西吉安县)人。元丰二年(1079)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初知峨眉县,改太学博士。元符中,除秘书省正字,历实录院检讨。龙云乃弇所居乡

  • 望江县志

    八卷。清郑交泰等修,曹京等纂。郑交泰,字补堂,广东香山人,贡生,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来任望江知县。曹京,邑人。望江县志,创始于明正统间,其后叠经纂辑,至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邑人沈镐更重修

  • 左通补释

    三十二卷。清梁履绳(1748-1793)撰。履绳字处素,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大学士诗正孙,乾隆戊申(1788)举人。他汇辑各家对《左传》的解说而进行折衷,成书六种,命名为《左通》。其一为《补释》,其

  • 江变纪略

    二卷。明末徐世溥(1608-1658)撰。徐世溥,字巨源,江西新建人。明诸生,长于文笔,山居遇盗焚掠而死,或云为仇家李明睿所加害。著有《榆墩集》、《榆溪集选》。《江变纪略》述永历初金声桓、王得仁南昌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