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流县志

东流县志

①十二卷,明陈春修,汪文纂。陈春,浙江仁和人,明万历初知东流县事。汪文,自号清白堂居士,邑人,官云南维摩州知州。东流旧无专志,至明正德,邑宰李浑始创修东流县志。汪文谢官乡居时,适陈春来任东流知县,于是创议重修,汪文独任其事,取正德李浑志,重加纂辑,成书于万历二年(1574),三年刊行。此志共十二卷,为图者二,为目者二十有四,凡六纪:为建设纪、疆域纪、山川纪、版籍纪、田赋纪、学校纪,二状:为初建邑城本事状上、初建邑城本事状下,九考:为沟洫考、土产考、祀典考、兵防考、署传考、津梁考、亭台考、寺观考、杂考,五传:名宦传、乡贤传、荐辟传、流寓传、方外传,而继之以叙论、补遗。此志义例较为一贯,但分类颇为繁琐,唯不载分野,则较他志为有法。于《职官》只标于人名,不载其任期先后,且亦不为艺文立志,皆有伤志体。有明万历三年(1575)刻本。②六卷,清苏弘谟等修,陈淑思等纂。苏弘谟,辽东辽阳人,贡生,清顺治六年来任东流县知县。陈淑思,邑人,贡生。东流初为场名,至南唐保大间,始建为县,历宋、元、明至今未改。东流县志,始创修于明正德年间,再修于万历初。清顺治八年(1651),东流知县苏弘谟,乃与儒学教谕杨尚策、训导刘坤元、贡生陈淑思,共议重修邑志,以陈淑思为总纂,至是年八月而书成,次年而付梓。此志所列子目,虽多至数十,而于学校、选举、忠孝、节烈等皆未述及,且其各目所述,多则数百字,少则仅数十字,其内容过于简略。此志优点,为所附各考,例如县名志,而又附以县名考。有清顺治九年(1652)刻本。③二十六卷,首一卷,清蒋绶修,汪思迥等纂。蒋绶,字若斋,湖南益阳县人,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来任东流县知县。汪思迥,邑人。此志距顺治旧志,已百有余年。蒋绶创议重修,以其事嘱邑人汪思迥,凡数月,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而志成。为纲者九,为目者五十,首列舆图,次为天文,为地理,为民事,为学校,为祀典,为秩官,为人物,为列女,为艺文。此志大抵因《万历汪志》及《顺治苏志》重为增辑,然标分类目本末倒置,志体参杂不伦。于沿革秩官,旧志一例行文,此则各立一表,一目了然,则较旧志为优。有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刻本。④三十卷,清吴箎修,李兆洛等纂。吴箎,字简庵,号渭泉,江苏如皋人。远先在夔州军营议叙,选安徽东流县令,迁江西金溪县丞,升六安州牧,有德政。李兆洛,字申耆,江苏武进人,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知县蒋绶增修邑志,已越六十年,吴到任集议重修,延李兆洛总其事,经始于嘉庆二十二年秋九月,至二十三年五月而志成。此志凡为图八,为表三,为志十有二,为传亦十有二,共为三十卷。此志以图、表、志、传为宏纲,体例严谨有法。其地图用开方计里之法,邑境分明,邻界相接处,必于图后详注距某县治若干里。其纪事沿革表,统以兵争大事,实为有当,列祥异为五行志,亦有卓见,每一事一语,必注出处,并厘加详订。此志出清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之手,故在安徽诸志中,堪称佳本。有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刻本、抄本。

猜你喜欢

  • 风俗通义逸文

    一卷。清钱大昕辑。钱大昕生平事迹详见《廿二史考异》。东汉应劭撰有《风俗通义》一书,《隋书·经籍志》载其书三十一卷,注云录一卷。马总《意林》亦云三十一卷。《新唐书》和《旧唐书》则作三十卷,当未将录计算在

  • 释饭鬻

    一篇。清成蓉镜撰。成蓉镜(1816-1883)字芙卿,自号心巢,后改名孺,宝应(今属江苏)人。诸生。博通经学、小学、象纬、舆地,对金石文字的审订尤为精确。尚著《周易释例》二卷、《尚书历谱》二卷、《文录

  • 盐政志

    十卷。明朱廷立撰。廷立,字子礼,号两崖,通山(今属湖北省)人,嘉靖癸未进士,早年受学王守仁,督北畿学政时提倡正学,精于藻鉴,人称朱夫子。官至礼部右侍郎。著有《盐政志》、《马政志》、《家礼节要》、《两崖

  • 尚书辨伪

    五卷。清唐焕撰。唐焕字石岭,湖南长沙人,诸生。唐焕认为《古文尚书》是伪书,所以命名其书为《尚书辨伪》。卷首有唐焕自序,其次是伏生《尚书》以及孔安国的伪《尚书本末》,再其次是伏生口授的孔圣删录真《尚书》

  • 洞天福地记

    见《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

  • 法国律例

    四十六卷。法国A,Billequin译。Billequin有《化学指南》。是书于清光绪六年(1880)译作完毕,共有刑名定范四卷,刑律四卷,园林则律二卷,贸易定律六卷,民律二十四卷,民律指掌六卷。此译

  • 观沧阁藏魏齐造像记

    一卷。清代王潜刚(生卒年不详)编。《观沧阁藏魏齐造像记》一书,收北魏时造像共有四通,即:北魏长庆寺造舍利塔并记,王苌造像并造像记;李禄造像并造像记,比丘僧东朗造像记。收东魏时造像共有四通,即:金明心等

  • 春秋金锁匙

    一卷。元赵汸(详见《周易文诠》)撰。此书撮举孔子之“特笔”与《春秋》之大例,以事之同类者互相推勘,研究其异同,以明其属于正例变例。如以隐二年“无骇帅师入极”与桓十一年“柔会宋公盟于折”合为一条,其下云

  • 周礼说

    五卷。宋黄度(1138-1200)撰。黄度另有《尚书说》七卷,已著录。此书久无传本,清道光中,拔贡陈金鉴据宋王与之《周礼订义》、陈友仁《周礼集说》,明柯尚迁《周礼全经释原》、王志长《周礼注疏删异》及清

  • 埤雅广要

    四十卷。明牛衷撰。牛氏为千户,生平不详。衷自序曰:“宋开国公陆丞相佃于《尔雅》、《广雅》之后,复旁搜冥索以埤翼之。吾藩贤王论思之暇尝进览焉。惜夫叙述之次,尾天文而首群品、伍凤鸟而跻微类,未惬于中。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