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书画记

书画记

①六卷。清吴其贞撰。吴其贞,生平始末不详。字公一,徽州(今甘肃徽县)人。吴其贞嗜好书画,精于鉴赏,与书画收藏家往来频繁,得以广泛观阅书画真迹。凡是经他收藏或见过的书画,皆为之品题,对于书画的行款位置、方幅大小、卷轴长短,以及印记、纸绢、装潢等,记述得颇为详尽。《书画记》所收书画,始于明末崇祯八年(1636)迄于清康熙十六年(1678)。吴其贞《书画记》评真品赝,包罗丰富,品题精细,立论颇为确切,虽不能与董逌的《广川书跋》、《广川画跋》和米芾的《书史》、《画史》等量齐观,却也不相上下。清修《四库全书》曾予著录,但乾隆五十二年(1788)四月二日,《四库全书》详校官祝堃勘验该书时,认为其中的《春霄秘戏图》有“违碍猥亵”之处,而“奏明应毁,遂被扣除”,故不见此书行世,以至吴其贞亦鲜为人知。有《四库全书》底本。②一卷。明吴其贞撰。吴其贞,生平见前之六卷《书画记》。古来作《书画记》者甚多,但值得观阅的却往往很少,有的著者不精鉴赏,真伪不辨;近代收取书画者一般以是否曾被著录为凭,不免失于精鉴。吴其贞该编《书画记》所收书画,不限时代,以吴氏所见先后为编排次序,其中尤以宋元间遗迹最多。《书画记》先录书画原迹的形状,兼以评语;次为一同观赏书画原迹的人和地点。吴氏该书言简意当、品评精湛,持论公允,洞幽察微,极富灼见,非当时一般《书画记》所能企及;况且明代许多书画收藏家姓氏及藏书印记,为他书之所无,独赖此书传世,可见其珍贵。但该书也不无瑕疵,如对于《记东坡昆阳城赋》失于品鉴,另外,书中也有数处不相衔接的地方。有抄本。

猜你喜欢

  • 王壮节公年谱

    一卷。清王开云编。谱主王文雄(1749-1800),字殿宣,贵州玉屏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入大学士博恒军,曾随傅恒征缅甸,又随大将军阿桂征金川,嘉庆初以镇压湖北白莲教有功,升固原提督,嘉庆五

  • 格致镜原

    一百卷。清陈元龙(1652~1736)编撰。陈元龙字广陵,号乾斋。浙江海宁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官授编修。曾任广西巡抚。在粤七年,史畏民怀。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卒谥文简。工于诗文,著有《爱日堂

  • 素问运气图括定局立成

    一卷。明熊宗立(生卒年不详)撰。熊宗立字道轩,号勿听子,建阳(今属福建)人。从刘剡学医。好讲阴阳医卜之术。著有《伤寒运气全书》、《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名方类证医书大全》、《类证注释钱氏小儿方诀》

  • 小蓬莱阁金石文字

    不分卷。清黄易辑刻。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篆刻家、书画家。官至山东济宁府同知。其篆刻醇厚渊雅,发展了秦、汉的优良传统。为“西冷八家”之一,与丁敬并称“

  • 论语解义

    二十卷。清凌鸣喈撰。鸣喈有《尚书考疑》已著录。是书排斥杂说,是为激烈。对两汉儒生的恪守师说大加赞同。而对宋代理学,尤其是《四书集注》大加贬斥,认为其侮圣毁贤。四书中多用汉注,参考皇疏。有先下己意再以旧

  • 忠义集

    七卷。宋赵景良编。赵景良字秉善,南丰(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本书成书前,南丰刘作补史十忠诗一卷,述及宋末李芾、赵卯发、文天祥、陆秀夫、江万里、密佑、李庭芝、陈文龙、张世杰、张珏之事。刘自撰序。后,

  • 松溪集

    十卷。明程文德(1497-1559)撰。程文德,字舜敷,号松溪。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擢吏部左侍郎,后调南京工部右侍郎,上疏忤旨,除名归,聚徒讲学以终。万

  • 思聪录

    一卷。明贺时泰(生卒年不详)撰。贺时泰字叔交,一字阳亨。陈鼎《留溪外传》作字叔文。以贺时泰之名推断,“交”字有义,而“文”字为误。江夏(今湖武汉)人。少时为诸生。后因耳聋,故自号聋人。此书为其子贺逢圣

  • 姑苏采风类记

    一册。清张大纯纂。大纯字文一,号松斋,长洲县人。辑有《三吴采风类记》。此书未分卷,亦无目录。其记载次序为苏州府治、吴县、长洲、昆山、常熟、吴江、嘉定、太仓州、崇明,其记载内容为府、州、县治之建置沿革、

  • 春秋传义

    十二卷。清姜国伊(详见《周易古本撰》)撰。该书按《春秋》十二公的顺序,每公一卷。卷首列《春秋义说》,卷末列《春秋补义》,不入卷次。作者认为孔子秉周礼而作《春秋》,故《春秋》取义,惟在劝惩,即圣人以褒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