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五经合纂大成

五经合纂大成

三十卷。无纂人名氏。这是一本为乡试、会试而准备的书。清代科举第二场有经学科考试。书中有注、有讲、有疏、有解,有间有案,大抵取《五经大全》、《五经备旨》、《七经精义》等书的内容,择精删冗最后证之于《御纂七经》。在《春秋》注后,接以《左氏》、《公羊》、《穀梁》三家文,又附以胡传,但只讲大义,向来没有依经诠释的工作。这本书颇费剪裁排列之功,但不能算做是著作。现有光绪十一年(1885)石印本。

猜你喜欢

  • 诗集传

    ① 二十卷。苏辙(1039-1112)撰。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十九岁与兄苏轼同登进士。熙宁三年(1070)致书王安石,激烈批评新法。后历任御史中丞,尚书侍郎等职

  • 吕衡州集

    十卷。唐吕温(772-811)撰。吕温,字和叔,一字化光,唐代文学家。河中(山西永济)人。早年曾师事陆质、梁肃。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及第,次年中博学宏词科制举,授集贤殿校书郎,后迁左拾遗。贞元二十

  • 古律经传附考

    五卷。清纪大奎撰。大奎字慎斋,江西临川人。此书凡五卷,首列《礼记》月令,次采《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编,以为或谓周公作月令,或云吕氏所作。然《吕氏春秋》十二纪皆首列月令,故其文殊不类。又谓《史记》、《汉

  • 揭文安公全集

    十四卷。附《补遗》一卷。元揭傒斯(1274-1344)撰。揭傒斯,字曼硕。富州(今属江西)人。初以荐授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与修《经世大典》。累官翰林侍讲学士,总修辽、金、宋三史。卒于官。谥文安

  • 学范

    二卷。明赵撝谦(详见《大书本义》条)撰。此书共二卷,分六门,一为教范门,言训导子弟之法;二为读范,尽列所应读之书;三为点范,皆为批点经书凡例;四为作范,即论作文章之法;五为书范,论笔法;六为杂范,论琴

  • 读春秋管见

    十四卷。清罗典(生卒年不详)撰。罗典字徽五,号慎斋,湘潭(今湖南湘潭)人,乾隆辛未(1751)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鸿胪少卿。《读春秋管见》一书,纯粹以作者本人的主观臆见解经,既不守《春秋》

  • 御定道德经注

    见福临《御注道德经》

  • 夏小正异义

    二卷。清黄模(详见《夏小正分笺》)撰。是书前后无序跋,《斋丛书》未刻。大致上《分笺》为正义,此为别义;《分笺》诠释全文,此则载有异义者,两者绝不相涉。如《分笺》斗柄悬在下,此则以前传盖记时也云之;《分

  • 左传通释

    十二卷。清李惇(1734-1784)撰。惇字成裕,一字孝臣,高邮(今属江苏省)人。乾隆庚子进士,注选知县。治经学,尤深于《春秋》三传之学。除《左传通释》外,还著有《群经识小》八卷、《淀湖漫稿》三卷,以

  • 南通州五山全志

    清刘名芳撰。刘名芳,字南庐,号可翁,福建人。五山者,狼山、军山、剑山、黄泥山、马鞍山也,均在江苏通州治南十余里。《南通州五山全志》乾隆六年(1741)刻本,共二十卷。首山图,次形胜,次山水,次建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