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蒙求

仪礼蒙求

二卷。清唐仲冕(?-1827)撰。仲冕字六枳,号陶山,湖南善化县(今湖南省东北部)人。乾隆甲午(1774年)举人,癸丑(1793年)进士,知荆溪县,累官陕西布政使,权巡抚,所至之处有惠政,尤其喜欢修治古迹,接礼贤畯,后来,因疾病辞官回家,侨居金陵,卒年七十五岁。著有《五礼六联表》、《家塾蒙求》、《陶山文录诗录》、《岱览》及是书。事迹具耆献类征陶澍撰墓志铭,兹为厘核。是书前面有钱大昕、孙星衍做的序,接下来是仲冕自序:略言朱子认为《周礼》为周公运用烂熟之书,仲冕认为《仪礼》是所以率循天理之门径,因而,冠为修身之要,昏为齐家之始,犹易首乾坤之意,由是出而拜献,则有士相见、乡饮、乡射之礼仪。至于燕与大射而上之,所以礼之者笃,择之者精,聘食彰浚明之良,观礼表亮采之懿,而天子之平天下者,也可见端序。若夫慎终追远,则有《丧服》、《丧礼》、《虞礼》、《馈食》诸篇。由士庶以至君公,由生存以至死亡,无不细微详尽,人道备,天理洽。虽小学,大学尽备。先君子说昌黎苦其难读,而云惜夫吾不得揖让进退于其间。则本来善读《仪礼》者,大概雍容俯仰以求意义之所在,又何必担心读不熟它。于是,殚尽数年之功,以意会词,各自做成一篇,便于蒙诵。如果认为由践履以窥统心,则仲冕不能做到。(末题“乾隆壬子孟冬,陶山唐仲冕书于临湘官署之吟榜。”)兹为厘核。是书卷一为《士冠礼》至《公食大夫礼》、《观礼》;卷二为《丧服》至《士虞礼》。(按:此本出于传抄,疑有脱误。如卷二《目录》首为《丧服·子夏传》,而按是书《丧服》原文,只有寥寥数行,并谓不敢复赘一辞。此本《有司彻》后之《丧服·子夏传》,乃仁和王述曾补抄者,似乎不是唐氏原文。《士丧礼》、《既夕》、《士虞礼》三篇,则又列在《丧服·子夏传》之后,而没有《特牲馈食》、《少牢馈食》二篇。是书原先有刊本,应当拿来对其进行校正。)是书皆对经文及记文,依次化繁为简。如《冠礼》原文为一卷,而此却只有两张多纸,并且其间杂有解说。(如“有存古之思焉”等句,都不见于经文和记文。)而且《筮日》、《筮宾》等细节皆被删除,祝词则做了很多记载。大概是为了便于讲诵。特《仪礼》所重在仪,是书则删节过多,实在无法体现圣人制礼之精神。而且昔人所谓蒙求者,大多用韵语四字成文,如《读史蒙求》之类,此则仍然用长短句成文,也并非童子所能诵习。钱序认为《蒙求》二万三千多字,疏解大义,条理清楚,而《仪礼》从此不再为难读之书,这未免誉之太过。大概这类书,对于童子来说实在难于诵习,而存成年者,则或以习此,反置正经于高阁,实在对于经学少所裨益。(如《冠礼》见母不见父等语尤其不应该列入篇内,大概作者本人,尚且不能了解,怎能希望童子领会,这是应当删除之处。)此书有抄本和嘉庆间果居山房刊本。

猜你喜欢

  • 嗜退庵语存

    十卷。清严有谷(生卒年不详)撰。严有谷字既方,归安(今浙江省吴兴县)人。《嗜退庵语存》是严有谷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主要内容撰述作者晚年结庵东隅,颜曰嗜退,结识古名儒硕,辅以嘉言懿行,阴阳图纬,兵农礼乐

  • 勾股矩测解原

    二卷。清黄百家(生卒年不详)撰。黄百家字主一,浙江余姚人,清初中算家黄宗羲(1610-1695)之子,著有《筹算》。《勾股矩测解原》是注释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拔《表度说》(1614),收入《四库全书》中。

  • 钦定授时通考

    七十八卷。清政府官方编撰。该书编撰工作历时五年,受乾隆帝命主持编撰工作的有鄂尔泰、张廷玉等大臣,有许多官员参加收集资料的工作。“授时通考”取统治者“敬授民时”之意,目的在于指导农业生产。《授时通考》的

  • 全史论赞

    八十一卷。明项笃寿编撰。笃寿生平事迹详见《小司马奏草》条。《全史论赞》撮录诸史“论赞”,以备观览。分《史记》七卷、《汉书》六卷、《后汉书》五卷、《三国志》三卷、《晋书》四卷、《宋书》、《南齐书》各三卷

  • 古文尚书考

    一卷。清陆陇其(1630-1692)撰。陇其,初名龙其,字稼书,人称当湖先生,谥清献。平湖(今属浙江省)人。清代著名学者。康熙九年(1670)进士,历任嘉定、灵寿二县知县。有善政。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

  • 救事教益

    一卷。英国人李提摩太(1845-1919)撰。清光绪年间,李鸿章掌权,李提摩太进谒,论及民教不安事。李鸿章问教会究竟有何益于世。李提摩太乃择各国国计民生之大事,以及教之本末异同,摄取大旨,汇成是编,题

  • 中原文献

    二十四卷。明焦竑(1541-1620)编。焦竑字弱侯,号淡园。江宁(今江苏南京)人。著有《易筌》。是书分经集六卷、史集六卷、子集七卷、文集四卷,末附通考一卷。其自序说:“一切典故无当于制科者,概置弗录

  • 善本书室藏书志

    四十卷,附录一卷。清丁丙撰。丁丙(1832-1899),字嘉鱼,别字松生,号松存,浙江钱塘人。丁氏曾于“八千卷楼”之外另辟“善本书室”专收宋元刊本,达二百余种,明精刊、旧佳钞、稿本、秘本达二千余种。此

  • 尚书日记

    十六卷。明王樵(详见《周易私录》)撰。此书不载《尚书》原文,仅按原书次第逐条诠释。其说解大抵以蔡沈《书集传》为宗,蔡《传》于《尚书》名物制度诠释未详者,采旧说补之。又取金履祥《通鉴前篇》所载,凡涉及当

  • 累瓦三编

    十二卷。明吴安国(生卒年不详)撰。吴安国,字文仲,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官至宁波府知府。此书读经二卷、读史二卷、述训二卷、谈艺二卷、匡诗二卷、纪庞二卷。其读经诸条多有驳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