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伤寒六经定法

伤寒六经定法

一卷。清舒诏(生卒年不详)撰。舒诏字驰远,进贤(今属江西)人。为喻昌的再传弟子。舒氏对仲景《伤寒论》颇有研究。著有《舒氏伤寒集注》等书。此书首列六经见证,且各有正治之法。又选择同为一证,见于不同医籍,又治法完全不同者,分别加以论述。舒氏论医多引喻昌之说,曾说:习医不得喻氏之传,虽皓首穷经,终归无用。认为病有阴阳之别,且有纯阴纯阳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别,有阴多阳少、阳多阴少之别,而厥阴一经错杂更甚,如医者不加以辨别,则误治无疑。书中对厥递、烦躁、昏睡、咽痛、打呃、头痛、泄泻、呕吐、留饮等诸证,辨析尤详。书后附“伤寒问答”。又有与门人等所论医案,辨他人之误,又立新方。认为昏睡在阳明为热盛神昏,法当清热,在少阴为阳霾盛而阳不开,当以驱阴。此书虽卷帙无多,然于六经之法,分别详明。为初学者之入门之书。有翠琅圩馆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恒轩集

    六卷。明韩经撰。韩经,字本常,号恒轩,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生卒年不详)。宋太尉韩琦之12世孙。经以行谊称于乡里,朝廷屡征不出仕,惟家居教授课徒至终。著有《恒轩集》。此集为其子韩阳所编。凡六卷,古

  • 月令解

    十二卷。宋张虑撰。生卒年不详。虑,慈溪人。庆元进士,官至国子祭酒。此书乃虑端平初年入侍讲幄时所纂。未及竟,以病归。家居时续完并上表于朝。《月令》为《礼记》篇名,记述每年十二个月的时令及其相关事物,并把

  • 楚宝

    四十五卷。明周圣楷撰。圣楷字伯孔,湘潭(今属湖南)人。生卒仕履不详。该书是一部专门记录楚中人物名胜的地方志书,大致以人物为主,以山水古迹附之。书分二十五门,曰大臣、名臣、大将、智谋、谏诤、文苑、良史、

  • 周易议卦

    二卷。明王崇庆(1484-1565)撰。崇庆字德征,号端溪,开州(今四川开县)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至南京吏、礼二部尚书。该书泛论卦名、卦义,间或推及爻辞。《自序》说:“以六十四卦大义本诸彖

  • 石经考

    一卷(石经汇函本)。清顾炎武撰。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称石经有七种:“汉熹平则蔡邕,魏正始则邯郸淳,晋裴颁,唐开成中唐玄度,后蜀孙逢吉等,本朝嘉祐中杨南仲等,中兴高庙御书。”其实,石经只有六种。关于晋石

  • 左传翼

    三十八卷。清周大璋(1671-1737)撰。大璋字聘侯,桐城(今安徽桐城)人,雍正二年(1724)五十四岁成进士,授湖南龙阳县。后因年老请改教职,选华亭教谕。生平湛深经术,尤工《左氏春秋》,贯穿融会,

  • 读春秋编

    十二卷。陈深(1293-1362)撰。陈深字子微,号清全,平江(今属湖南)人,元代经学家、书法家。宋亡,陈深放弃科举,笃志苦学,闭门著书。元文宗天历时,有人以其善书而荐之,陈深潜匿不出。其平生著作,除

  • 诒晋斋摹古帖

    十卷。清成亲王永瑆辑。永瑆生平见《诒晋斋法书》。永瑆自书名为《台晋斋法书》,永瑆所藏墨迹,于嘉庆乙丑年八石,即此帖。成亲王地位崇高,收藏更富,但此帖所刻书迹自晋至明仅二十余种,其鉴别之精远出于同时刻帖

  • 程氏丛刻

    九种十三卷。明程舆(生卒年不详)辑。程舆字幼舆,新安(今属河南)人。该书汇刻艺术谱录类书籍,有宋杜绾《云林石谱》三卷、宋朱肱《酒经》三卷、明袁宏道《觞政》一卷、唐王绩《醉乡集》一卷、宋黄儒《品茶要录》

  • 周易述义

    十卷。清傅恒、孙嘉淦等奉敕撰,吴鼎、梁锡玙为纂修官。乾隆二十年(1755年)御制序说。凡卦爻四卷,《彖传》一卷,《象传》二卷,《系辞传》二卷,《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一卷。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