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书通
十卷。清闵齐伋(1580-?)撰。齐伋字寓五,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世所传朱墨字版、五色字版,称为“闵本”的书,大多为其所刻。是书成于顺治辛丑(1661年),闵氏已经八十二岁。是书大致仿朱时望《金石韵府》之例,以《洪武正韵》的韵部编次《说文》,以篆文别体之字附于其下。只有小篆而无别体的字,谓之“附通”,亦并列之。不收钟鼎文,而兼采印谱。自称通达许慎的主张,而其弊病正在囿于许慎的主张。《四库提要》据江苏巡抚采进本著录于《存目》中。
十卷。清闵齐伋(1580-?)撰。齐伋字寓五,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世所传朱墨字版、五色字版,称为“闵本”的书,大多为其所刻。是书成于顺治辛丑(1661年),闵氏已经八十二岁。是书大致仿朱时望《金石韵府》之例,以《洪武正韵》的韵部编次《说文》,以篆文别体之字附于其下。只有小篆而无别体的字,谓之“附通”,亦并列之。不收钟鼎文,而兼采印谱。自称通达许慎的主张,而其弊病正在囿于许慎的主张。《四库提要》据江苏巡抚采进本著录于《存目》中。
一卷。《瓠落词》一卷。清陆志渊(生卒年未详)撰。陆志渊字静夫,号瓠落山人,江苏江阴人。《兰纫词》有三十二阕,《瓠落词》则为六十三阕,共九十五阕。其词颇见工力,其雕琢之处,往往能以平淡见出。如〔望江南〕
无卷数。吴达可撰。吴达可,明代宜兴(今江西宜兴)人,字安节。万历丁丑(1577)进士,历知会稽、上高、丰城,并有声,选授御史。视监长庐,岁侵,绘上饥民十四图,力请赈贷,改按江西,税使潘相不法,达可力折
二卷。清曾国藩(详见《求阙斋读书录》)撰。此书由王启原分类辑录曾国藩日记而成,上卷分问学、省克、治道、军谋、伦理五类,下卷分文艺、鉴赏、品藻、赜养、游览五类。有一定价值,可供研究曾国藩思想、活动及近代
一卷,苏米谭史广六卷。明郭化撰。郭化字肩吾,宣城(今属安徽)人,生卒仕履不详。上述二部书主要杂采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苏轼和著名书画家米芾两人之遗闻轶事中可资谈论的内容,各为一卷,后又增苏轼事为四卷,米
四卷。明蒋仪(生卒年不详)撰。蒋仪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为嘉兴(今属浙江)人,正德九年(1515)进士。书中前后无序跋,仅在凡例中蒋氏自称“医镜之镌,骈车海内。今梓药性,仍以镜名。”书中主论药性,分为温
一卷。旧题汤如望纂。汤如望亦名汤若望。明天启入中国时,初名汤如望,入清后改名汤若望。然天文乃科学中最古之学,先惟恃算之法;远镜发明以后,可以眼力测之。则此远镜关系天文学者至巨。是编前有天启六年若望自序
十四卷。杨炳春(生卒年不详)撰。此诗集无序无跋,作者出身、籍贯、事迹皆不详。诗中无一词题到清代年号、官职,在个别诗注语中提到“圣心”、“帝陛”、“帝”字样皆抬头。全集分十四卷皆为今古体诗。第一卷辑诗四
见《河南程氏全书》。
四卷。元代释觉岸(生卒年不详)撰。据载觉岸字宝洲,乌程(今江苏)人。《释氏稽古略》,亦简称《稽古略》,为编年体通史。它以历代统系为纲,而以有佛以来释家世次行业为纬。所载内容始于三皇五帝至南宋末。按干支
见《书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