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明王象晋(详见《群芳谱》条)撰。此书一卷,分六类,即曰葆生要览、曰儆身懿训、曰佚老成说、曰涉世善术、曰书室清供、曰林泉乐事,内容均采自明人说部文献。
一卷。《续集》一卷。《三集》一卷。《诗存》二卷。《论文》一卷,《琐记》一卷。清林纾(1852-1924)撰。林纾,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另署冷红生。光绪举人,曾任教京师大学堂。早年参加维新运动,辛
二曰:人主之言,不可不慎。高宗,天子也,即位谅闇,三年不言。卿大夫恐惧,患之。高宗乃言曰:“以余一人正四方,余唯恐言之不类也,兹故不言。”古之天子,其重言如此,故言无遗者。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
一卷。明萧协中撰。萧协中,字公鬴,泰安人。以荫授上林苑监丞。晋顺天府治中,崇祯末致仕。甲申农民义军攻城,城将陷,投井死。兹编为杂志,每首皆有序,故曰泰山小史。《泰山小史》原刻本,共一卷。兹篇各诗前之小
十卷。清方成珪撰。成珪(1785——1850)字国宪,号雪斋,浙江瑞安县人。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举人,官海宁州学正,以宁波府教授致仕。生平精研小学,家富藏书,遂勤于校雠。尚撰《字鉴校正》、《韩集
二卷。不著撰人姓氏。即无凡例又无序跋,也不分条目。分上下二卷,上卷采撮阴阳五行之说,多穿凿附会。如“阳属万化动者也,动者变;阴属万物静者也,静者定。乾坤者,天地之体也,坎离者,天地之用也。阳生于阴,积
八卷。明童轩(1425-1498)撰。童轩,字士昂,鄱阳(今属江西)人。景泰二年(1415)进士,授南京吏科给事中,历任寿昌知县、云南提学佥事。成化初,以右副都御史总制松潘军务,后又进南礼部尚书。著有
十卷。明陈士元(详见《名疑》)撰。本书为《归云别集》之一种。捃摭姓氏诸书,依韵分别编辑。凡平声一千七百一十四姓,上声六百八十九姓,去声六百零一姓,入声六百二十一姓,外蕃九十九姓,不入韵中。共三千七百二
六卷。清朱彝尊(1629-1709)选录,陆奎勋(1663-1738)编次。彝尊字锡鬯,号竹坨,又号舫,晚称小长庐钓鱼师,秀水(今属浙江)人。少致力古学,博极群书,客游南北以收剔金石。明清易代之际,曾
六卷。北宋朱长文(生卒年不详)撰。朱长文,里贯不详。朱长文还著有《吴郡图经续记》、《续书断》等书。是编专门论述书学之源流而博采前人之论著。分字学、笔法、杂议、品藻、赞述、宝藏、碑刻、器用,共八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