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

六十卷。明徐光启(1562-1633)撰。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上海县徐家汇(今属上海市)人,20岁时中秀才,36岁中举人。万厉三十二年(1604),43岁的徐光启又考中进士。崇祯五年(1632)徐光启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并参机要。崇祯六年(1633)徐光启又加任文渊阁大学士。同年,终于位上,谥文定。《明史·徐光启传》中说:“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正当徐光启在政治上能够有所作为的时候,他的生命连同他的政治生涯一同划上了句号。徐光启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较早地跟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学习天文、历法、数学、水利、测量等科学知识,并能够把所掌握的知识向国内介绍。他译著的《几何原本》及主持编译的《崇祯历书》都很有影响。在军事上,他曾亲自练兵,负责制造火器,指挥打退过后金的进攻,并留有军事著作。他对农业及水利的研究颇深,在这方面的成就也最高,著有《农遗杂疏》、《屯盐疏》、《种棉花法》、《甘薯疏》、《种竹图说》、《宜垦令》、《农辑》、《北耕录》、《农政全书》等,其中《农政全书》最为重要。《农政全书》分为十二目,即农本(叙述传统的重农理论)、田制(讲述利用土地的方式)、农事(谈论耕作及气象)、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介绍纤维作物)、种植(含种树及其它经济作物)、牧养、制造(指对农产品的加工)、荒政等。《农政全书》的主要部分是对前人农书及有关农业的文献的摘编。但作者并不是对这些资料只进行简单的收集整理,而是将它们精心剪裁,纳入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许多地方作者还留下了旁注、夹注、评语等,将自己在农业、水利等方面研究的成果、译述、心得融入书中。全书结构体系完整,不仅体现出作者的农学思想、农艺知识水平,同时也反映出作者所处时代的农业发展水平。这部著作堪称是当时我国农业科学遗产的总结。徐光启死时,《农政全书》的编写工作并未完全完成。徐光启的遗稿,经陈子龙的整理,才最后写定。崇祯十二年(1639),由张国维、方岳贡等人刊行。陈子龙在整理过程中,大约对原稿内容删去百分之三十,增补百分之二十。陈子龙删稿的目的主要是去掉重复,尽管陈子龙做了大量工作,书中依然存在很多错乱。《农政全书》的原刻本称平露堂本,此后又有1837年贵州粮署刊行的贵州本,1843年由上海王寿康刊行的曙海楼本,1874年山东书局刊行的山东本,195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邹树文等校点的中华排印本等。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了石声汉先生撰写的《农政全书校注》。

猜你喜欢

  • 洛学编

    四卷。清汤斌(1627-1687)撰。汤斌字孔伯,号潜庵。睢州(今河南睢县)人。顺治六年(1649)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师事孙奇逢,学术思想渊源于王守仁的心学,后由王学转向程朱理学。著述颇多,除本书外

  • 春秋左氏传传注例略

    一卷。刘师培(1884-1919)撰。刘师培字申叔,号左庵,江苏仪征人,近代著名学者。他是清代著名经学家刘文淇的曾孙,其家四代都以《左传》名家。1903年在上海晤见章炳麟,赞成“光复”,改名光汉,撰《

  • 吴竹坡文集

    五卷。《诗集》二十八卷。明吴节(1397-1481)撰。吴节,字舆俭,号竹坡,安福(今江西安福县)人。明宣德五年(1430)进士,授编修,历官南京国子监祭酒,官至太常寺卿兼侍读学士。著有《吴竹坡文集》

  • 菱溪遗草

    一卷。清蒋麟昌(约1718-1744)撰。蒋麟昌字静存,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生卒年均不详。乾隆四年(1739)进士,官翰林院编修。麟昌工诗。年二十二岁而卒。是集为蒋麟昌诗遗集。系由其父蒋炳所刻。然集

  • 证俗文

    十九卷,清郝懿行撰。郝懿行生平见“尔雅义疏”。郝氏自序云:“命名《证俗文》,盖慕服子虔《通俗文》,兼取《儒林传》疏通证明之意云。”不分门类,而每卷材料大致以类相从,卷一叙饮食,卷二叙服饰,卷三叙用具,

  • 钦定平定台湾纪略

    七十卷,卷首五卷。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奉高宗敕令撰修。乾隆五十一年末,台湾彰化等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林爽文起义,这也是天地会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武装反清斗争,给了清朝统治阶级以极大的震动。本书的

  • 四书通证

    六卷。元张存中撰。张存中字德庸,新安(今属广东)人。胡炳文作《四书通》,详于义理阐释而疏于名物考订,存中因排纂旧说,成此书以附其后,故而名曰《四书通证》。该书引经据典,字字必著出处,征引详明,于人习读

  • 古穰集

    三十卷。明李贤(1408-1466)撰。李贤,字原德,邓州(今河南邓县)人。宣德进士,景泰初(1450)由文选郎拜吏部侍郎,后任翰林学士、入值文渊阁,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谥文达。著有《天顺日录》、《

  • 长白汇征录

    八卷,首一卷。清张凤台等修,刘龙光、王大经纂。张凤台(约1860-1925),字鸣岐,河南安阳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历任知县、官制局参议、知府。民国初年,先后任政治讨论会会员,参议院参议,

  • 泾县续志

    九卷,清阮文藻修,赵懋曜纂。道光初年,大府檄修通志,知县阮文藻,延邑人赵懋曜等,相于采辑,汇为一册,以备采择。此志称“续志”,卷一为学校、书院、坛庙、官署、桥梁、津渡、古迹、寺观;卷二为食货、职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