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刘氏切韵指掌

刘氏切韵指掌

二卷。刘廷遴编。廷遴字幼哲,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县)人。卷首有赵汝涌、谢鸿宾序文。刘氏在“凡例”中说:“本编系遵《等韵》(宋人作)、两《元音》(旧本唐山樊凌虚于康熙朝著,剔弊本繁阳赵丹宸于嘉庆中叶著)、《音鉴》(大兴李松石于嘉庆初著)、《輶轩语》(南皮张香涛于光绪四年著),参以明先儒顾亭林《音学五书》而成。某处遵某书悉为标出,以示不没前贤之意。”是编旨在方便初学掌握反切之法,大量引用赵培梓(丹宸)之说,分韵及韵目则全依《五方元音》,声母承用李汝珍《音鉴》三十三字母,声调亦因《音鉴》析为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入声五类。书中引录赵氏之“十二韵应十二律图”、“五方释”、“二十字母内藏三十六母图”等项,又采纳赵氏入声分为上入、下入的说法。但他又说:“非欲人读六声也,欲人知下入与上入不同音,行韵遇之不混耳。”在列图上,刘氏仍分有上、下入,而对上、去声,也分为清、浊两类,实际上他所分的声调共有八类。书中按十二韵列十二图,每图之首标明韵目。一图之内分开口合口两栏;横列三十三字母,字母之下兼注传统的三十六字母。纵横交合处列出字音。此编有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石印本。

猜你喜欢

  • 后汉书补注

    二十四卷。清惠楝撰。惠楝,作有《周易本义辨证》,已著录。《后汉书补注》中只标所注的句子,书中以范晔作《后汉书》史事为主,杂引诸书,考究训诂,引证史实。采集群书编辑成书。把列传分为上中下三卷,为《后汉书

  • 蓬莱观海亭集

    十卷。明潘滋(生卒年不详)编。潘滋,婺源(今属江西)人,其他事迹不详。观海亭在山东蓬莱阁,为观海市蜃楼之地。嘉靖二十九年(1550),潘滋为登州府(今属山东)推官,本书即此间承台檄所辑古来诗赋碑记之文

  • 强识略

    四十卷。明吴梦材(生卒年不详)撰。吴梦材字国贤,崇阳(今湖北武昌)人。本书分三十九类。每类为一卷,只有杂志类分上下二卷。其内容皆截取自类书,略加编排成文。卷端刻王世贞批二行云:《强识略》,奇书也,梓之

  • 古诗选

    三十二卷。清王士祯(生平详见《十种唐诗选》辞条)编。此集为汉至元代五、七言古体诗选集,凡三十二卷。前十七卷选汉至唐的五言古诗,后十五卷选先秦至元的七言古诗。王士祯认为五言古诗上接《诗经》,所以两汉之作

  • 读列子札记

    一卷。清陶鸿庆(见《续老子札记》)撰。此书是陶鸿庆《读诸子札记》第三种。书中摘《列子》字、句而训、改,其中偶有错训误改之处。他对《周穆王》“四海之齐,谓中央之国”句,训齐为中,如按所训,则成“四海之中

  • 论语事实录

    一卷。清杨守敬(1839-1915)撰。守敬字惺吾,晚号邻苏老人,湖北都宜人。清史地学家,书法家。喜治金石目录之学,长于史地考证,著述宏富。编撰《日本访书志》、《留真谱》、《古逸丛书》,著《历代舆地图

  • 藏山阁存稿

    十九卷。钱澄之(1612-1693)著。钱澄之本名秉镫,字幼光,更字饮光,安徽桐城人。明诸生,弱冠时,以诋阉党闻名,崇祯时以明经荐于京师。入清后,杜门课耕,自号田间老人,有《田间集》。是集凡十九卷,有

  • 辛甲

    见《辛甲书》。

  • 思诚堂集

    二卷。清吴琠(?-1705)撰。吴琠,字伯吴,号铜川,沁州(今山西沁源)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大学士。谥号“文端”。著有《思诚堂集》。是集凡二卷。所收诗仅五十三首,其余均为奏疏、杂文及督

  • 广名将谱

    见《广名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