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识语

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识语

四卷。清汪文台(1896-1844)撰。文台字南士,安徽黟(今黟县)人。府廪生。博学强识,与同县俞正燮友善且齐名。学宗汉儒,著述颇多。认为《论语》邢疏颇为疏略,于是取证古义,博采子史笺传,依照韩婴《诗传》的体例,作《论语外传》。此外还著有《七家后汉书》二十一卷,《淮南子校勘记》等。道光二十四年卒。文台读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认为有益于后学,但因成于众手,时有驳文,意有未安,因此别加表识,写成本书,寄示阮元。阮元钦服他的精博,于是礼聘他。书中如《周易第一》,论崔觐、刘贞简等校勘记说,写本“简”字上有“周”字,今按《孝经疏》也说今文刘贞简,有人说就是刘,谥贞简先生,依照写本,即成二人。唐以前说《易》诸儒没有刘贞、周简之名。“比二为五应”,《校勘记》说,岳本、宋本“应”作“贞”,按内卦为“贞”,作“贞”为好。今按作“应”是对的,其下说“远则无应”,疏也说“二为五应”,都可为证。即使作“贞”也当是“女子贞不字”之“贞”,内卦为“贞”费解。《尚书·泰誓》“王无二王”,《校勘记》说,宋本上“王”字作“主”字,毛本作“民”字,按“民”字为对。今按,皆错。本当作“土”字,应为“土无二王”。“曾子问文”,“毛诗出车”,“戎仆掌御戎车”,《校勘记》说,“戎”当作“贰”,,因为别体字“贰”作“弍”,所以形近而讹。今按“戎车”不曾错误,本疏自明,况且《周礼》并无作“弍车”的误本。“桑扈屈原之妹,名女须”,《校勘记》说,“姊”误为“妹”,下同,说得很对。今按下引郑《志》,也说是屈原之妹,王应麟《辑郑易注》与此相同,就并非字误,而是郑所闻自是如此,不必与贾逵、王逸之说相合。汉代有吕媭,也是吕后的女妹。《周礼》贾疏援引《易注》说:“屈原姊,或后人以习见改之”。《周礼·内宰》“画服如上公”,《校勘记》说,惠本作“车服”,现“巾车注”也作“画”,错。今按惠栋之校往往以己意改经文,不对,贾本自作“画服”,疏内共出现七次。上公画服,就是衮冕,古人衣画而裳绣。如此之类,都颇为确当。有光绪二年江西书局刻本。

猜你喜欢

  • 六书部叙考

    六卷。清吴玉搢撰。参见《说文引经考》。相传此书手稿旧藏铁岭黄海长家,凡六卷,分十二类。海长去世,后半三卷展转归山阳邵氏。此后三卷存饮食、衣服、宫室、器用、动物、植物六类,末附存疑。是书专考六书部叙,博

  •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见《宣明论方》。

  • 西河集

    一百九十卷。清毛奇龄(1623-1716)撰。毛奇龄,又名甡,字大可、齐于,号西河,浙江萧山人,康熙时举荐鸿博,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后辞归田。通经史、善诗文、工音律。著述颇丰,有《古文尚书

  • 东莱集

    四十卷。宋吕祖谦(1137-1181)撰。吕祖谦,字伯恭,婺州(今浙江金华)人。隆兴进士,历太学博士,除秘书郎国史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参与重修《徽宗实录》。迁著作郎,除直秘阁。卒,谥成,后改谥忠亮。

  • 松风余韵

    五十一卷。清姚宏绪(约1704前后在世)编。姚宏绪号听岩,娄县(今江苏昆山县)人,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官翰林院检讨。辑有《松风余韵》。是集凡五十一卷。所选上自六朝,下迄明代,凡云间诸人之以全集

  • 学易述谈

    四卷。明方时化撰。该书是时化之子方庞的听讲笔记,所以取名“述谈”,是方氏《易》学的第三种书。书中含《密义述》二十则、《名象述》十二则、《卦爻述》四十则、《凡例述》十二则。首卷之末有佛家三乘之说,可见其

  • 医学入门良方

    见《万氏家钞济世良方》。

  • 钟南淮北区域志

    一卷。清陈稻孙撰。陈稻孙,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陈伯雨之子。陈伯雨已撰《运渎桥道老》、《凤麓小志》、《城东志略》。其嗣陈贻绂踵成此志,合为四志,可称南京城市小志。此志得过庭之训为多,故言皆典实有法度

  • 十驾斋养新录

    也称《养新录》,二十卷,《养新馀录》三卷。清钱大昕撰。钱大昕生平事迹详见《廿二史考异》。钱大昕精通经史百家之书,自少至老读书不辍,每有所得,随笔记录,以成此书。“十驾斋”为作者书斋名,“养新”则是其祖

  • 娄县志

    三十卷,首二卷。清谢庭薰修,陆锡熊纂。谢庭薰,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知事娄县。陆锡熊,娄县人,官侍郎。卷首上卷为巡典,下卷为宸翰;卷一志沿革;卷二志建置;卷三志疆域;卷四、五志山川上下;卷六、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