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种唐诗选

十种唐诗选

十七卷 清王士祯(1634-1711)撰。王士祯字贻上,号阮亭,自号渔洋山人,乾隆时赐名士祯,新城(今山东桓台)人,清初诗坛领袖,出身世宦家庭。顺治十二年(1655)年进士,后任扬州推官,五年后调任京职,历任礼部员外郎、户部郎中、翰林院侍读、国子监祭酒,兵、户二部侍郎。康熙三十八年(1699)迁任刑部尚书,四年后因事免官。从此退居故乡新城安度晚年。卒谥文简。王士祯为一代诗宗,与朱彝尊并称“朱王”。善古文,兼工诗词,其干济风节,多有可传,皆为诗名所掩。著述丰富,有《古玩录》、《南来志》、《北归志》、《居易录》、《池北偶谈》、《香祖笔记》、《古夫子亭杂记》、《分甘馀话》、《陇蜀馀闻》、《皇华纪闻》、《渔洋诗集》、《渔洋文略》、《蚕尾集》、《南海集》、《雍益集》、《载书图诗》、《古诗选》、《十种唐诗选》、《二家诗选》、《唐贤三昧集》、《唐人万首绝句选》、《渔洋诗话》、《五代诗话》等。此集为唐诗选本。系由《河岳英灵集》、《中兴间气集》、《国秀集》、《箧中集》、《搜玉集》、《御览诗》、《极玄集》、《又玄集》、《才调集》和姚铉的《唐文粹》等十种选本并附以王士祯所选《唐贤三味集》,再加删汰选录而成。其选录标准仍以“神韵”为主,不分卷。书前有韩菼、尤侗、盛符升各序。据翁方纲《石洲诗话》称:“渔洋《十选》大意归重在殷璠、元结二本,而以《文粹》为备。”又称:“叶石林可谓‘以意逆志’,上溯魏、晋者,此原是渔洋论五言诗之大旨,其所抄《三味》、《十选》,皆此职志也。”可见《十选》在当时之影响。有坊刊本(南兰堂藏板)。《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猜你喜欢

  • 梅边乐府

    一卷。清孙景贤(生平详见《龙吟草甲乙集》)著。其旧友编修孙兆玮遵其嘱,将其手编的《梅边乐府》付梓,并为之作序。书中所收的词、曲清奇隽永,缠绵悱恻,如《调寄菩萨蛮·咏故宫白牡丹》:“年年花似雪,寒尽心头

  • 删补颐生微论

    四卷。明李中梓(见《内经知要》)撰。作者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临证经验,总结出一些观点,多为后世医家所遵循,如“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阴在

  • 卦气表

    一卷。清蒋湘南撰。蒋湘南字子潇,固始人。道光间举人。著有《七经楼文钞》、《周易郑虞通旨》等书。此书为象数派易学著作。作者认为“卦气乃归藏之法,归藏乃黄帝之历”。而所谓“历象”,即分别为黄帝创制的甲子历

  • 伤寒悬解

    十五卷。清黄元御(详见《周易悬象》)撰。黄氏在学术上推崇岐伯、黄帝、秦越人和张仲景,称他们为“四圣”,主张“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对《伤寒论》颇有研究,受方有执、喻昌影响,认为王叔和

  • 大易择言

    三十六卷。清程廷祚撰。程廷祚(1691-1767),江苏上元(今江宁)人,初名默,字启生,一字绵庄,号青溪。康熙五十九年(1720)李塨南游金陵,程氏从其问学。于是力屏异说而以颜、李之学为主。乾隆六年

  • 仪礼事图

    十七卷。吴之英(?-1918)撰。四川名山县(今四川省中部)人。由优贡于光绪十七年(1891)六月选灌县训导。其著述极多,有文集《天文图考》诸书及是书。本书前面有之英自序,序的大义是:善于言礼者,通晓

  • 尚书欧阳章句

    一卷。汉欧阳生撰,清马国翰辑。欧阳亲受伏生之传,其书立于学官也最早,其后欧阳氏八代皆为博士,于有汉一代影响甚隆。《汉书·艺文志》就载有《欧阳章句》三十一卷,《欧阳说义》两篇。但是《隋志》、《唐志》皆不

  • 诗经诠义

    正文十二卷,卷首一卷,卷末二卷。清汪绂撰。绂字灿人,安徽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人,生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卒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精于经学,有《春秋集》、《礼记章句或问》、《乐经律吕通解》

  • 南村随笔

    六卷。清陆廷灿(生卒年不详)撰。陆廷灿字秋昭,号漫亭,江苏嘉定人。历任崇安知县,候补主事等职。陆廷灿居住南朔镇时,在槎溪上种菊数亩,友人王翠为绘艺菊图,当时许多人为之题咏,陆廷灿因而广征菊事,著有艺菊

  • 回疆则例

    八卷。清赛尚阿等奉敕修。赛尚阿,蒙古正蓝旗人。官至军机大臣、大学士。是书于嘉庆十六年(1811)始修,后经续修,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呈奏是编。书卷一为回疆叶尔羌各城额设阿奇木伯克等官,卷二为回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