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文尚书四种

古文尚书四种

二十二卷。清洪良品(1827-1894)撰。洪良品字叙澄,号右臣,别号龙冈山人,黄州(今湖北黄州市)人。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任户部给事中、御史。曾作书驳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生平著述丰富,重要著作有《古文尚书辨惑》十八卷,《孔子家语验诬记》二卷、《经说征是》一卷,《古韵缓》一卷,《登国奏议》一卷,《古今称谓考》四卷,《诵诗释要》十卷。还撰有《顺天府志》三十余卷,光绪《黄冈县志》二十四卷。东晋梅颐所献孔安国传序的《古文尚书》五十八篇为先儒所伪造。此事自宋代吴棫、朱熹等开始有些怀疑。至清阎若璩进一步引经据古,充分陈述《古文尚书》的多处矛盾原因,从此《古文尚书》之伪遂成定论。后毛奇龄曾作《古文尚书冤词》,努力为之辩解,然不能服众,当然也就难以为之平反。只有方东树在《汉学商兑》中提出了一个折衷的观点;《古文尚书》虽属伪作,然而书中的资料实则出于先秦典籍,况且材料博引翔实,也有着重要的史学价值。洪良品的《古文尚书四种》,广征博引,洋洋万言。通过实事求是的分析,肯定《古文尚书》的长处,也指出《今文尚书》的短处。据他的自序云:“考古文者异说歧出,其大旨不过数端:一曰汉世古文为二十四篇;一曰杜林《尚书》为安国真古文;一曰亡于东汉,晚出古文非汉学;一曰《汉志》古文止十六篇,无二十五篇;一曰魏王肃伪造古文孔传;一曰古文亡于永嘉、梅颐所上为伪本;一曰古文之伪定于朱子。此唱彼和,并为一谈。余特撮其机要。为《考》三篇,《论》三篇,《辨》四篇,《说解》各一篇,务使是非昭然,不容稍有蒙混。”显然,洪良品的这些观点,是根据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的观点而发的议论。洪氏《古文尚书释难》、《古文尚书析疑商是》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当然书中有些说法不一定恰当。《古文尚书四种》目录:清洪良品撰《古文尚书辨惑》十八卷、《古文尚书释难》二卷、《古文尚书析疑》一卷、《古文尚书商是》一卷。此书现有稿本和清光绪年间铅印本两种本子行世。广东东莞伦氏曾取稿本与刻本校勘,其校注题于书眉,并考证了此书篇章次第。

猜你喜欢

  • 风俗通义佚文

    一卷。也称《补辑风俗通义佚文》。清顾櫰三辑。顾櫰三生平事迹详见《补后汉书艺文志》。东汉应劭撰《风俗通义》三十一卷(一说三十二卷、三十卷),今本仅存十卷,亡佚严重。钱大昕、卢文弨等辑有《逸文》,顾櫰三亦

  • 孝经注义

    一卷。清魏裔介(详见《易经大全纂要》)撰。该书对《孝经》分章进行诠释。其训诂字义的标题曰“注”,敷衍语音的标题作“义”。词旨浅近,为课蒙之作。

  • 松垣集

    十一卷。宋幸元龙(约1208年前后在世)撰。幸元龙,字震父,高安(今江西庐陵)人。生卒年不详。庆元中进士,官至郢州通判。著有《松桓集》。此集为幸元龙诗文集。共十一卷。书中收疏四篇,书四篇,记事六篇、序

  • 理虚元鉴

    二卷。明汪绮石(生卒年不详)撰。汪绮石,事迹不详,据其门人为此书所作序言,当为明末人。此书上卷论虚劳诊断、病原、治证。下卷论虚劳之证病机、方药等。书中提出虚有三本,即肺、脾、肾。前人治虚,李东垣主张补

  • 尹楚珍年谱

    不分卷。清尹壮图(1738-1808)自记。壮图字万起,号楚珍,云南蒙自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江南道监察御史、内阁学士等官。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因进言获罪,降职回籍,

  • 天都载

    六卷。明马大壮(生卒年不详)撰。马大壮,字仲复,徽州(今属安徽省歙县)人。为罗汝芳的门人。尝筑天都馆,读书其中,所以以其馆名为其所著书名。喜采异闻,也间有考证。但往往务求博引,不核虚实。如“鱼化为人”

  • 延平文集

    三卷。《附录》二卷。宋李侗(1093-1163)撰。李侗,字愿中。世号延平先生。南剑州剑浦(今福建南平)人。延平,为李侗所居之地。绍兴间,朱熹任同安主簿前后,曾于延平两会李侗而授其学,四年后李侗卒,计

  • 汉阳县识

    十卷,首一卷,清濮文旭修,张行简纂。张行简,字儒三,本县人,举人。《汉阳县志》光绪十年(1884)刻印。卷一地理略,卷二营建略,卷三人物略,卷四百典录,卷五祀录,卷六名录,卷七图录,卷八文录,卷九簿录

  • 书录

    三卷。外篇一卷。宋董更(生卒年不详)撰。董更,字良史,不详其生平里贯。自称闲中老叟,大概一生未曾进入仕宦之途。其书皆记宋代书家姓氏,分上中下三篇。其上篇载艺祖皇帝至高宗皇帝等北宋皇帝凡六位。中篇载北宋

  • 慈利县志

    ①十卷,首一卷,清吴恭亨纂修。吴恭亨字岩村,邑人,贡生,经明行修之士。《慈利县志》光绪二十二年(1897)刻本,此志图四,分疆域、山水、都区、建置,开方计里,标识图例,不类疏庸之作,极精审可观。其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