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史通评释

史通评释

二十卷,明李维桢评,郭孔延附评并释。李维桢(1547-1626),字本宁,京山(今湖北京山)。隆庆戊辰(1568年)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累迁提学副使,天启初,以布政使致仕,后来,又被召回修《神宋实录》,最后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他一生写了大量的文章、诗词,除了著有史学评论著作《史通评释》以外,还有《大泌山房集》、《黄帝词额解》,是明代的一位文学家,其事迹都载入《明史·文苑传》中。郭孔延事迹不详。唐代史学家刘知已所著《史通》一书刊刻问世以后,流传下来的却很稀少,万历年间,出现了张氏刻本,增加了七百三十多字,删除了六十多字,另外又对《曲笔》、《因习》二篇进行补充,这才使《史通》一书较为完整。但是对于此书的引据却没有注明出处,而后人又都以张氏刻本作为底本,据此,李维桢略加评论,郭孔延又在此基础上进行评释,并广引各书以作为佐证。在《评释》一书中,凡在每篇末尾标有“评曰”二字的,皆李维桢之语,标注“附评”二字者,则是郭孔延所作的补充。李维桢的评论,大都出自明代人游谈的议论,一般不受史学家的重视,而郭孔延的评释,引章据典、较为详尽、但又多不标注出处,这是本书的一大缺陷。此书有励守谦家藏本。

猜你喜欢

  • 无为州志

    ①十卷。明吴臻修,洪暄纂,李玻补正。吴臻,字至善,福建延平人,举人,明正德间来任无为知州。洪暄,无为州学正。李玻,浙江缙云人,举人,明嘉靖五年来任无为知州。正德间,吴臻来守是州,病旧志之阙略,因创议重

  • 思聪录

    一卷。明贺时泰(生卒年不详)撰。贺时泰字叔交,一字阳亨。陈鼎《留溪外传》作字叔文。以贺时泰之名推断,“交”字有义,而“文”字为误。江夏(今湖武汉)人。少时为诸生。后因耳聋,故自号聋人。此书为其子贺逢圣

  • 榕阴新检

    八卷。明徐撰。字惟起,更字兴公,闽县(今属福建)人。生卒不详,布衣终身。聚书数万卷,并亲自校订,以博洽闻名一时。该书主要记福建古人事迹,分孝行、忠义、贞烈、仁厚、高隐、方技、名儒、神仙八门。其意旨乃在

  • 皇明理学名臣言行录

    二卷,续一卷。据碑状序赞等辑录而成,共十三人。续辑一卷共收四人,无刊书年月,宜在嘉靖年间。

  • 六艺堂诗礼七编

    十六卷。清丁晏(1794-1875)编。丁晏,字俭卿,一字柘唐,山阳(今江苏淮安)人。道光元年(1821年)举人,官内阁中书。少肄业于丽江书院,策问汉魏《易》十五家,晏对万余字。好学深思,笃好郑玄之学

  • 烬余稿

    六卷。明颜木撰。生卒年未详。颜木,字维乔,湖北应山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除许州知州,攻亳州(治在今湖北亳县)知州。《明史·文苑传》附在王廷陈传末。著有《随志》二卷,此书不题撰人姓名,序后亦但

  • 滕县志

    ①十卷。清黄浚修,王特先纂。黄浚号秀宗,歙县人,贡生出身,康熙五十二年(1713)任滕县知县。王特先,邑人。黄浚掌滕县后,正逢兖州知州金一凤欲修郡志,征各州、邑各辑新志,于是黄浚询诸父老,谋之绅士,以

  • 宋四家诗

    四卷。不著编辑者名氏。所谓“四家”:一为施枢《渔隐横舟稿》,一为徐集孙《竹所吟稿》,一为林希逸《竹溪十一稿诗选》,一为敖陶《孙臞翁诗集》。不解何以取此四家,配为一集之意。殆偶得宋名贤小集之残本,编为一

  • 北墅绪言

    五卷。清陆次云(约1662前后在世)撰。陆次云生平详见《澄江集》辞目。此集共五卷,均为杂文。集中所作多为俳谐,游戏之作。盖与尤侗《西堂杂俎》相近似。世俗称之为“才子之文”。文学价值不高。《四库全书总目

  • 伸蒙子

    三卷。唐林慎思撰。林慎思有《儒范》七篇,辞艰理僻,不为时人所知,复研精思,再著一书。书编成,用《易林》卜筮,得《蒙》之《观》卦,有“伸蒙入观”之语,因用为书名。是书,采引前代君臣事迹,设为问答,说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