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亭山馆丛书

大亭山馆丛书

十八种,二十八卷。清杨葆彝编。杨葆彝字佩瑗,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生卒年不详。《大亭山馆丛书》汇辑当时学者的著作,大致分为四部。其中收入经部的朱骏声《说文段借经徵》撰于《说文通训定声》之后,从来没有印行过,杨葆彝用手稿本刊刻而成。收入史部的《东南纪略》一卷和《夏虫自语》一卷记载了太平天国同清军交战的一些史实。收入集部的《毗陵杨氏诗存》六种附编三种,是杨葆彝编辑的其先人遗著,分别是:杨玾《匪石山房诗钞》一卷、杨文言《南兰纪事诗钞》二卷、杨宗发《白云楼诗钞》一卷附诗话、杨超《逸斋诗钞》一卷、杨垣《抱璞山房诗钞》一卷、曹萼真《络纬吟》一卷、钱芬《钱左才集》一卷、杨静娟《春雨楼诗钞》一卷。丛书还收入了一些同乡学者的著作。有清光绪六年(1880)至十四年(1888)刻本。

猜你喜欢

  • 律吕臆说

    不分卷。清徐养原(生平事迹见《管色考》条)撰。徐氏撰有《顽石庐经说》、《荀勖笛律图注》及《律吕臆说》等。书首有律尺说,谓自成周尺既亡,律吕久已失传,声不可以文载口传,故乐之难言。又有律管说,谓黄钟半律

  • 通鉴地理今释

    十六卷。清吴熙载撰。熙载原名廷风,字熙载,以字行,号让之,仪征(今江苏仪征县)人。是书释以今地,多采齐次风、戴东原、徐呈伯、董方立、沈子敦之说,对《通览》中所载地名之异同沿革予以考证,指出其今名。熙载

  • 皇明从信录

    四十卷。明陈建辑,沈国元订。陈建(1497-1567),字廷肇,号清澜,明广东东莞人。嘉靖举人,后授侯官教谕,任山东阳信县令。著有《皇明从信录》、《学蔀通辩》、《皇明通纪》等。国元,秀水(今浙江嘉兴市

  • 隆德堂诗文稿

    二卷。明魏纯粹(约1619年前后在世)撰。魏纯粹,字仲乾,河北柏乡人。生卒不详。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著有《隆德堂诗文稿》。是稿诗、文各一卷,多为其官永城知县时所作。末附其为御

  • 音韵学丛书三十二种

    一百二十三卷。严式诲编。严式诲,生卒年与事迹均不详。陕西渭南人。这套丛书首列传为司马光撰《切韵指掌图》。书分二十图,在制作体制上它与较早的《韵镜》、《七音略》、《四声等子》都不尽相同。它对了解宋代语音

  • 三礼从今

    三卷。清黄本骥撰。黄本骥字仲良,湖南宁乡人。举人,任黔阳学教谕,生卒年未详。其书有自叙大意讲:礼制最切于人生日用的莫过于冠、婚、丧、祭四礼,冠礼已久废弃未用,因此从《谷学录》中抽出婚、丧、祭三礼,尽量

  • 南湖诗集

    四卷。明张铤撰。张铤,字世文,一作世昌,号南湖。明代诗词作家。高邮(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正德八年(1513)举人。八次参加会试,皆落第。谒选为武昌通判,在任间,校刻了《西昆酬唱集》、秦观《淮海集

  •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大瓢偶笔

    八卷。清杨宾撰、杨霈编。杨宾(1650-1740),字可帅,号耕夫,别号大瓢,又号小铁,浙江山阴人,后就婚吴门遂籍苏州。善属文,精“汉书”、“杜诗”,少能书,工八法,塞外人称杨夫子。当时名重公卿如张英

  • 弘文馆帖

    一卷。唐太宗敕勒王羲之法书一卷,取其第一帖中首二字“十七”为名,称《十七帖》。据张彦远《法书要录》载:《十七帖》长一丈二尺,有一百零七行,共九百四十三字。《十七帖》全贴共二十八则,多记蜀事,其中尤以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