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学章句

大学章句

一卷。论语集注十卷、孟子集注七卷、中庸章句一卷,合称四书章句集注,南宋朱熹(1130-1200)撰。朱熹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南宋大儒,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集大成者,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因寓居建阳考亭,世称考亭先生。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官至宝文阁待制。他批判吸收了佛、道思想,建立了庞大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后人将其与二程理学合称为“程朱理学”。因其长期在福建讲学,所创学派被称为“闽学”。朱熹主张理在气先、讲究格物致知,他所建立的理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影响远及日本和东南亚地区。主要著作有《朱子语类》、《四书章句集注》、《朱文公易说》、《诗集传》、《楚辞集注》等。《大学章句》、《中庸章句》均成书于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基本上是作者自己的注释。《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成书于孝宗淳熙四年(1168),多引用二程及程门弟子的言论。光宗绍熙元年(1190),朱氏知漳州,刊刻四书,《四书》之名由此始。朱熹继承二程的观点,特别尊崇《孟子》和《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使之与《论语》并列。他认为“《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大学》中的经乃“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乃“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而由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四者合起来,代表了由孔子经过曾参、子思到孟子这样一个儒家道统,而二程和朱熹则是道统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朱熹倾毕生精力注《四书》,前后经过四十余年。注释注重发挥义理,而疏于名物训诂,以理学的概念、命题来解释《四书》,把《四书》纳入了理学的轨道。注释宣扬“理”为宇宙之本体,认为天地万物皆由“理”派生,而“理”之内容则为仁义礼智信,宣扬“天理人欲,不容并立”,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另外,注释对人性、道德、教育、政治等问题亦颇多阐发。朱熹死后,《四书章句集注》受到统治者重视,逐渐流行,被视为“六经之阶梯”,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科举考试命题和答卷的标准,是当时读书人的官方教科书。该书版本很多,卷数、名称也有不同。明初司礼监刻本,四十二卷;崇祯十四年(1641)汲古阁版归静远楼印本,十九卷;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于敏中等辑《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抄本,十九卷;清嘉庆间刻本,二十六卷(藏北大)。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1983年标点本。

猜你喜欢

  • 婺书

    八卷。明吴之器撰。之器字赐如,义乌人。该书举金华一郡人物述而志之。有名臣传、节义传、儒林传、孝友传、文苑传、逸民传、仙释传、方技传、游寓传、循绩传、附传、家传,共十二类。晋江吴载龟序,称此书结构谨严,

  • 残本顾曲斋元人杂剧选

    十六卷。编者不详。此本仅存元、明人杂剧十六种,已非完帙。元杂剧为:马致远一种,曰《青衫泪》;关汉卿二种,曰《金线池》、《绯衣梦》;白仁甫一种,曰《梧桐雨》;尚仲贤一种,曰《柳毅传书》;石君宝一种,曰《

  • 四书体味录残本

    清宗稷辰(1792-1867)撰。宗稷辰字涤甫,号涤楼,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官至东河道。著有《射止斋文集》等。是书乃稷辰晚年所作,原书二十卷,身后散佚,仅存《论语》卷一,系手写定本,余稿有《论语

  • 邬氏丛书

    十种,十二卷。邬庆时编。邬庆时字伯健,广东番禺人,毕业于两广方言学堂,曾教授于广东时敏学堂。是书汇集其祖父邬启祚、其父邬宝珍、叔父邬宝理、兄邬以谦及邬庆时本人著作。另有版本名《邬氏初集》者收书及著者略

  • 止止堂集

    五卷。明戚继光(1528-1587)撰。戚继光,著有《练兵实纪》。据《千顷堂书目》载,戚继光有《止止堂集》,无卷数。又有《横槊稿》三卷、《愚愚稿》一卷。今此本《横槊稿》亦三卷,《愚愚稿》则多一卷,共为

  • 蓬莱轩舆地丛书

    见《浙江图书馆丛书》。《中国丛书综录》记为《蓬莱轩地理学丛书》。

  • 坚白室诗草

    一卷。清言有章(生卒年不详)撰。言有章字謇博,江苏常熟人,寄籍宛平(北京丰台),光绪优贡。官至河南新安县知县,历署虞城、襄城,获嘉诸邑。著有《坚白室诗草》、《诗集》。此集是言有章死后,由其弟言敦源拾掇

  • 读易备忘

    四卷。清王涤心著。王涤心字子洁。河南内乡县人。道光举人,官至直隶道员。所著书籍多达二十余种。此书名为备忘,实则阐述了作者独到的易学思想。认为“至易至简者易也。所以至易至简者,惟其元享利贞也。所以元享利

  • 王石和文集

    清王珻(约1720年前后在世)撰。王珻,字石和,又字韫辉。孟县(今河南孟县)人。康熙五十九年(1706)进士,官至翰林院检讨。本集无卷数,多为议论文,但所记历史事实虽与正史多有不合,但笔意纵横,颇有气

  • 武昌县志

    ①八卷,清熊登修,孟振祖纂。熊登,字仲升,号定涛,江西南昌人,贡生,官武昌知县。武昌附近省治,民俗物产,甲于他邑,而宋、元以前图志,已不可考。明永乐以后,张琦、李荣等先后纂述,代有作者,但或沿革于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