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明同文集

大明同文集

五十卷。明田艺蘅(生卒年不详)撰。艺蘅字子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以岁贡生官休宁县学训导,博学善属文,多闻好奇,世以比之杨慎。此书以形声字的声旁为部母编次而成,如“东”字为部母,以“栋”、“冻”之属从之。《四库提要》认为这是“剿袭”王圣美“右文”说而“讳所自来”。“右文学”阐发了声音和意义的联系,颇有独到之处,田氏沿袭发挥之,这是无可厚非的。其最大缺点是,自造篆文,诡形怪态,更在魏校《六书精蕴》之上。《四库提要》据浙江巡抚采进本著录于《存目》中。

猜你喜欢

  • 睫腤诗钞

    十卷。清斐景福(约1899前后在世)撰。斐景福,字伯谦,安徽霍邱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官广东南海县知县。光绪二十年(1894)后,每遇兴革要政,景福之言举足轻重。因为同官所嫉,被

  • 乐庵遗书

    四卷。南宋李衡(1100-1178)撰。李衡字彦平,号乐庵,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绍兴年间,进士及第,授吴江主簿,后知溧阳县。隆兴二年(1164)召入为监察御史,历司封郎中、枢密院检详、知婺州、侍

  • 经义考

    三百卷,清朱彝尊撰。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坨,浙江秀水(今嘉兴)人,经学家、史学家和目录学家。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入选,授官翰林院检讨,参与修纂《明史》。博学多才,

  • 春秋贯摄

    二卷。不著撰人。全书分为上下二卷,共二册,卷端题“谦牧堂钞写”。第一册首页有“谦牧堂藏记”白文方印,及白文“继震”、朱文“又云”等小方印;末页有“守鹿杨氏世家”朱文方印。第二册略同,只是首页无谦牧堂印

  • 新修齐东县志

    八卷。清余为霖修,郭国琦等纂。余为霖字惕区,江西金溪人,顺治八年(1651)举人,康熙二十年(1681)任齐东知县。考齐东志,创自明正德十一年知县肖敬谏,再修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知县刘希夔,此志

  • 左传姓名考

    四卷。清高士奇(详见《春秋地名考略》)撰。此书意在与《春秋地名考略》联镳相辅而行,然而其体例庞杂不纯,似非出自一人之手。书中颠倒错乱、自相矛盾的地方,几至展卷即是,数不胜数。因此,《四库提要》认为此书

  • 大唐新语

    十三卷。唐刘肃撰。刘肃生卒年、籍贯、字号均不详。该书为笔记小说集。记载唐初至大历年间文人名士的言行及著作活动等轶闻旧事。仿效《世说新语》体例,分匡赞、规谏、极谏、刚正、公正、清廉、持法、政能、忠烈、节

  • 续古文苑

    二十卷。清孙星衍(1753-1818)编。孙星衍,字渊如,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山东督粮道。于经史、音韵、训诂、文字等均有研究。工篆书,擅诗文,精校勘。著有《尚书今古文注

  • 风俗通义佚文

    一卷。也称《补辑风俗通义佚文》。清顾櫰三辑。顾櫰三生平事迹详见《补后汉书艺文志》。东汉应劭撰《风俗通义》三十一卷(一说三十二卷、三十卷),今本仅存十卷,亡佚严重。钱大昕、卢文弨等辑有《逸文》,顾櫰三亦

  • 徐氏笔精

    见《笔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