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天岳山馆文钞

天岳山馆文钞

四十卷。清李元度(1821-1887)撰。李元度字次青,一字笏庭,自号天岳山樵,晚号超然老人。湖南平江人。道光十九与二十年间(1839-1840)就读于岳麓书院。其时邓湘皋辑《沅湘耆旧诗》,李氏虽“未获操杖履,聆绪论,然心向往之”(李元度《〈绿衣草堂诗〉序》)。二十三年(1843)中举。次年应礼部试,不售。三十年(1850)至咸丰二年(1852)间,旅食京师,曾国藩、邵懿辰、孙鼎臣、吴敏树、杨彝珍、孙衣言等以诗文相唱和,“元度获窃闻绪论,心向往之”(李元度《与孙琴西方伯书》)。三年(1852)入曾国藩幕府,镇压太平军。同治元年(1862)授两浙运司、晋皋使兼署藩篆。“寻被文正劾免,遂杜门不复与闻天下事”(李元度《答马太守毓华书》)。便将往日读清朝文人集中手录之伟人事迹,整理成编,名曰《国朝先正事略》。五年(1866)特召起用,赴黔镇压起义军。七年(1868)乞终养获准。李氏为湘乡派作家。此集四十卷。为光绪四年(1878)元度手自编次付刊者。卷一《子产论》,谓《论语》称子产有君子之道四,与孔子称颜回有君子之道四,史鱼有君子之道三相向。纠《集注》引吴才老数某事而责其所善者,多数其事而称,犹有所未至之误。又谓君子之道即圣人之学,朱子谓子产于圣人之学概乎未有闻。是道外别有学,乃宋儒重心性溥事功之论,不可据信,所见颇为平允。四卷以下至卷二十三碑、传、表、志之属,大抵以咸同间军事诸人行事为多,颇有裨于史书。卷三十书《罗氏识遗后》,谓罗壁实平江人,可订正《四库提要》题新安人之误。《书方望溪与李刚主书后》谓陆世仪,张履祥二人尊崇朱子而皆无子,刚主之丧子,与朱子无关,纠方苞持论之陋,持论颇为平实。卷三十八《杜工部墓考》,谓甫卒于岳阳,权厝平江之小田,历四十余年始归祔偃师,所考亦颇为翔实。卷三十八《读大学》,引汉贾逵语,云孔伋穷于宋,惧先圣之学不明,而帝王之道坠,故作《大学》以经之,《中庸》以纬之。又云郑康成注《礼》,亦云《大学》、《中庸》皆子思作。(按郑康成注《礼记》,虽云《中庸》为子思作,对《大学》则无所言。)元度引贾逵之语,出自明人丰圬,岂可保信。魏源、黄以周两家辑《子思子》,于《礼记》但取中庸、表记、圬记、缁衣,不及大学,最为矜慎。元度所云,殊为失考。又《四书》次第,谓朱子订《四书》,先《大学》、次《中庸》、次《论》、《孟》。《子思作中庸》,乃孔子之孙。顾次于《论语》之前,先后失伦。不悟朱子原本,本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次。书肆刊本以《大学》、《中庸》篇叶无多并为一册,并非朱子原次。此事《四库提要》及方东树《汉学商兑》皆曾言之。元度所疑,亦为失实。观此钞瑕瑜互见,但可取者为多。有光绪六年(1880)刻本。

猜你喜欢

  • 潘刻五种

    五种,十五卷。潘祖荫(详见《滂喜斋丛书》)编。此丛书刻印了其先人潘世恩撰写的《思补堂笔记》,《思补堂笔记》分为荣遇、述德、循陔、思源、掌故、文衡、管间、易名等八项,分列八卷,记载所见所闻,详实可信。其

  • 浙江图书馆丛书

    初二集,二十七种,六十九卷。清丁谦(1843-1919)撰。丁谦字益甫,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清末举人。曾任象山县教谕二十余年。专攻地理考古。其所撰书初名《蓬莱轩舆地丛书》,后更名为《浙江图书馆丛书

  • 续修云林寺志

    八卷。清沈彪纂。沈彪,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翰林院编修。灵隐(位今杭州市)为浙江首刹,自韩昌黎始为寺纂志,其后有孙治、吴门徐增修成《灵隐寺志》。清康熙皇帝赐“云林”匾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厉鹗之续修

  • 李义山诗集

    三卷。唐李商隐(公元813-858)撰。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又作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诗人,官至县尉,秘书郎和工部郎中。因受牛僧孺,李德裕竞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

  • 安东县志

    十五卷,首一卷。清金元烺修,吴昆田、鲁蕡纂。金元烺,浙江嘉善人。监生,清同治十三年(1874),知安东县事。吴昆田,生平见本书《光绪淮安府志》条目。鲁蕡,见本书《光绪清河县志》条目。此志凡十五卷。卷一

  • 存素堂文集

    四卷。《续集》二卷。清法式善(1752-1813)撰。法式善姓乌尔济氏,原名运昌,字开文,号时帆,又号梧门。蒙古正黄旗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嘉庆中官至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著有《存素堂诗集

  • 现在庵杂作存稿

    六卷。《附稿》二卷。清濮文暹(1830-1909)撰。濮文暹字青士。江苏溧水人。咸丰庚申进士。官河南开封府知府。著有《提牢琐记》等。所著《现在庵杂作存稿》,多碑版、志传、序记之文。文暹称“所存皆杂家言

  • 风俗通校正

    一卷。清朱筠(1729-1781)撰。朱筠字竹君,一字美叔,号笥河,大兴(今属北京市)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授编修。曾充方略馆总裁官、四库全书馆纂修,督学安徽、福建,为学政,官至侍读学士。朱

  • 七经义纲

    ① 一卷。题樊深(生卒年不详)撰。王谟(详见《圣证论》条)辑。樊深字文深,河东猗氏(今属山西省安泽县东南)人,后周著名的经学家。据《北史·樊深传》记载:“魏永安中,随军征讨,以功累迁中散大夫。”孝武西

  • 砚笺

    四卷。宋高似孙(详见《剡录》)撰。是书成于嘉定癸未(1223)年间,前有自序一篇,文字隐晦、艰涩,难明其意。卷一记端砚,分十九个子目,其中砚图一类列二十四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四十二式,查《四库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