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十卷。附指南总论三卷。宋陈师文(生卒年不详)等撰。陈师文,北宋末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曾任库部郎中,提辖措置药局,大观中(1107-1110)奉敕与裴宗元等人校订官药局所藏医方,辑成《和剂局方》五卷。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官药局改称“太平惠民局”,此书遂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并增补为十卷。此书历经增补,后附《指南总论》三卷,不知加于何时。书中收入七百八十八方,分十四门:治诸风、治伤寒、治一切气(附积聚脾胃)、治痰饮(附咳嗽)、治诸虚(附骨蒸)、治痼冷(附消渴)、治积热、治泻痢(附秘涩)、治眼目疾、治咽喉口齿、治杂病、治疮肿伤折、治妇人诸疾、治小儿诸疾。内容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方药皆经名医精选,每方必详述主治范围、配伍、数量并制剂方法等。此书盛行于宋元之间,对后世影响很大,至今尚有许多成药沿用其方。书中亦有不少差讹之处,系因流传误写而致。书后所附《指南总论》三卷皆从《图经本草》中抄撮而来。其卷上总论处方、合和、服饵、用药诸法原则,并论及药性畏恶相反、服药禁忌及炮炙类例等;卷中阐述了中风、伤寒、瘴症等证治方法;卷下也是阐述诸种证治方法的内容。有元建安高氏日新堂刊本,元留畊书堂刊本,明刊本,清道光十年(1830)渤海高氏续知不足斋刊本,日本刊本,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198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点校铅印本。

猜你喜欢

  • 易说辨正

    四卷。清程廷祚撰。程廷祚详《大易择言》条。此书为程氏中年所作,作于《大易择言》、《易通》二书之前。后来多附入后两本书中,但也有采取未尽的。《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许君年表

    一卷。清陶方琦(1845-1884)撰。方琦字子珍,号兰当,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光绪进士,官至编修。治文字学,著有《淮南许注异同诂》、《字林考逸补本》等。《后汉书》无许慎生卒年月,清严可均《许君事迹

  • 求缺斋弟子记

    三十二卷。清王定安(?-1896)撰。定安湖北东湖(今宜昌)人,同治元年(1862年)举人。曾任山西冀宁道,凤颍六泗道等官。王氏为曾国潘弟子,曾氏斋号求缺,故书名为《求缺斋弟子记》。此书系王氏搜集曾国

  • 世说新语补

    四卷。旧本题明朝何良俊撰补,明王世贞删定。《世说新语补》源于何良俊《语林》三十卷,其体例、门目虽因袭《世说》原书,所载自汉迄元,凡二千七百余事,而自为之注,但甚为当时所称,本非为补《世说》而作,也没命

  • 天潮阁集

    六卷。清刘坊(1658-1713)撰。刘坊,原名琅,字季英,号鳌石,上杭(今福建上杭)人。明云南永昌通判节愍公刘廷标之孙,户部主事刘之谦之子。刘坊二岁时父殉国,全家八十余口,仅存孤儿寡母,后母又逝,只

  • 拾遗记

    十卷。晋王嘉(?-约390)撰。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渭源)人。东晋时著名的方士。《晋书》本传说他常年隐居于东阳谷,不食五谷,不穿华服,清虚服气,弟子受业者数百人,都住在山洞里。后来迁居终南山,

  • 搜采异闻录

    五卷。宋永亨撰。永亨,不知为何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此书主要剽取洪迈《容斋随笔》而颠倒次序,重新编排而成。其中,濮安懿王子宗绰藏书目录一条,尚未及改去洪迈父洪皓的字;又兄公一条,亦未及改去“余奉

  • 襄陵集

    十二卷。宋许翰(?-1133)撰。许翰,字崧老,拱州襄邑(今河南西华县)人。元祐三年(1088)进士。徽宗钦宗时,为给事中,同知枢密院。高宗即位,召为尚书右丞,兼权门下侍郎。极力求去,以资政殿大学士提

  • 蕉廊脞录

    八卷。清吴庆坻(生卒年不详)撰。庆坻,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编乃吴氏与世贤士大夫交游,涉世历俗,网罗旧文,随笔杂录之文,刘承轩分类校注而成。共分八卷,即国闻、里乘、忠义、经籍、金石、书画、嘉言并附以

  • 离骚汇订

    四帙。《屈子杂文笺略》二帙。清王邦采(生卒年不详)撰。王邦采,字贻六,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康熙间诸生,中年后放弃举子业,研究经史,好为古诗文辞,尤工于画,对金石、版本学也有研究,又善笺注前人遗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