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奇字韵

奇字韵

五卷。明杨慎(1488-1559)撰。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1511)试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世宗时充经筵讲官,后因力谏而谪戍云南永昌。谪居多暇,博览群书,好学穷理,记诵之广,著述之富,为明代第一。著作达一百多种,辑为《升庵集》、《丹铅总录》。其小学论著有《奇字韵》、《古音骈字》、《古音略例》、《转注古音略》、《石鼓文音释》、《经子难字》、《古音猎要》、《古文韵语》、《金石古文》、《六书索隐》等。此书所谓“奇字”,指“字体之稍异者”。把一些稍异于正体的字收集起来,按平上去入四声分韵加以编排,故名《奇字韵》。《四库提要》认为此书有以下主要缺点:一是“奇字”没有界定,本应限于“非六书偏旁所可推者”,却把“”(同“静女其姝”的“姝”)、“”(同“克岐克嶷”的“嶷”)、“源”(同“源源而来”的“源”)等算作奇字,“虽与今经文异,而皆有六书偏旁可求,则正体而非奇字”;二是收罗不备,若把“”、“”、“謜”之类视为奇字,则“此类甚多”,“此书所载,殊不及十之二三”;三是以假借字为奇字,如“岷”之作“汶”、“祷”之作“裯”,“尤属不伦”;四是所收奇字之下,只注正字,或不具其所本,或“不溯其所始”,征引甚少;五是某正体有数个奇字者,只举其一,未列其二,“阙佚又不可枚举”。《四库提要》归结说:“盖慎充于腹笥,特就所记忆者录之,故于诸书不暇详考;然于秦汉载籍,亦已十得三四。讲六书者,去其疵而录其醇,或亦不无所助焉。”是书收入《四库全书》经部小学类,有《函海》本(乾隆本,道光本、光绪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强斋集

    十卷。明殷奎(1331-1376)撰。殷奎,字寿章,一字孝伯,号强斋,江苏省昆山县人。洪武二年(1369)荐赴京师,考试成绩优秀,将授郡县职。殷奎以母老求官近职,结果被远遣陕西咸阳任教谕,洪武七年(1

  • 古易诠

    二十九卷。《今易诠》二十四卷。明邓伯羔撰。伯羔字孺孝,江苏常州人。邓氏先辑明人《易》说为“今述”若干卷,继辑古今诸家《易》说为《易诠》。按吕祖谦古《易》本次序排列,为上下经、《彖传》、《象传》、《系辞

  • 陈安道年谱

    一卷。清陈溥编。陈溥字横山,为谱主之孙。谱主陈瑚(1613-1675),字言夏,号确庵,江苏太仓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举人,入清未仕。卒私谥安道先生。陈瑚为清初著名理学家,主程朱之学,与同邑陆

  • 小学绀珠

    十卷。宋王应麟(详见《玉海》)撰。此书为便初学诵记而编。分门隶事,和其他类书,基本相同。但每门之中,以数为纲,以所统之目系于下,这是和其他类书都不一样的。以数目分隶故实,为类书别创一格。分天文、律历、

  • 孔北海集

    一卷。汉孔融(153-208)撰。孔融字文举,鲁国(今山东西南)人。孔丘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一。少慧,性孝友,好学博览。年十岁,见李膺,膺与宾客均奇之。独太中大夫陈韪讥他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他

  • 吴越游稿

    一卷。明沈明臣(1518-?)、沈一贯(1513-1615)、余寅(1519-1595)唱和诗集。沈明臣,字嘉则。鄞县(浙江宁波)人。沈一贯,字肩吾,号龙江。鄞县(浙江宁波)人。隆庆二年(1568)进

  • 诗经解尚书

    一卷。清范士增撰。此卷为范士增以《诗经》来解释《尚书》者,其中以“锡尔介圭,以作尔宝”来解释“班瑞于群后”;以“投彼有北”解释“流共工于幽州”;以“万邦作孚”解释“彰信兆民”;以“殷不用旧”解释“播弃

  • 山法全书

    十九卷。清叶泰(生卒年不详)撰,叶泰,字九升,婺源(今属江西省)人。编撰有《山法全书》、《平阳全书》等。《山法全书》,是叶泰裒辑前人堪舆之说,又以己意进行评注,偶尔附以己作而成。其书内容,大旨以唐杨筠

  • 诗传纂义

    明倪复撰。复字汝新,鄞县(今属浙江省)人。生卒年不详。少力学,读书以程朱为归,尤邃钟律。著有《易系辞解》、《钟律通考》、《壶斋问答》、《观古录》、《诗传纂义》等。是编不载经文,惟于有所发明者,标其篇名

  • 宋广东制置使凌公死事本末

    一卷。清凌鹤书撰。鹤书字孟徵,广东番禺(今广州)人,光绪举人。该书记南宋末年凌震死事。凌震字国威,吴人,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年)进士,官至广东制置使。者多史书皆谓凌震在屋山之战中投降元朝,解甲归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