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衍新书
三卷。张必刚撰。张必刚,清雍正前后潜山(今属安徽省)人,另撰有《舟行记》一卷,收《小方壶斋舆地丛抄》第五帙。《奥衍新书》三卷,不见《四库全书总目》、《中国丛书综录》著录。《贩书偶记》时令类称,此书为“潜山张必刚撰,雍正十一年(1733)观物堂刊。”
三卷。张必刚撰。张必刚,清雍正前后潜山(今属安徽省)人,另撰有《舟行记》一卷,收《小方壶斋舆地丛抄》第五帙。《奥衍新书》三卷,不见《四库全书总目》、《中国丛书综录》著录。《贩书偶记》时令类称,此书为“潜山张必刚撰,雍正十一年(1733)观物堂刊。”
一卷,琐言补一卷。清宗室奕赓撰。奕赓,号鹤侣,和硕庄襄亲王绵课子。道光时官至三等侍卫。此书是其承差六年的产物,撰成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三月。书末自署为“天下第一废物东西”。作者在该书中记载了紫禁
一卷。中庸意读 一卷。清萧光浩撰。书首有戴联奎、达林二序及光浩自序,次凡例,次《大学》、《中庸》源流。而《大学》卷中,有大学源流、大学文法;《中庸》卷中,有中庸源流,中庸文法。所述源流颇详晰,而注重者
十六卷。清李渔(详见《十二楼》)撰。长篇小说。因以前秦(十六国时期)苻坚时苏若兰的回文诗为情节线索,故题《合锦回文传》。故事发生在唐代:襄州梁孝廉之子梁栋材七岁即能解家藏的半幅苏若兰回文诗,被太守柳公
二卷。附《阴符经注》一卷。清徐大椿(详见《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撰。《道德经》流传至清代,为其作注者已达数十家甚至上百家。众家之注各立一说。自清世祖福临始,对诸家之说概而论之。或非以“失其意”,或议为“
二卷。清徐灏撰。灏字子远,广东番禺人。生平著述甚丰,有《通介堂经说》、《四书孝经质疑》、《勾股通义》及《乐律考》等。此书分上、下二卷,旨在通过燕乐推考古代律吕。从来谈律吕者以黄钟为宫、太簇为商、姑洗为
十卷。金元好问(1190-1257)编。清钱朝鼒、王俊臣注。王清臣、陆贻典笺。钱朝鼒,字次鼎,王俊臣,字子吁,王清臣,字子清,陆贻典,字敕先,均为江苏常熟人。《唐诗鼓吹》旧有郝天挺注。明万历七年(15
六卷。清周馥(约1913前后在世)撰。生卒年未详。周馥,字玉山,安徽建德人。生卒年不详。诸生。官至两广总督。是集有文集二卷,诗集四卷。文集卷一《兴学论》、《儒释辨》、《格致说》诸篇,探源立论,见道之言
四卷。清高士奇(详见《春秋地名考略》)撰。此书意在与《春秋地名考略》联镳相辅而行,然而其体例庞杂不纯,似非出自一人之手。书中颠倒错乱、自相矛盾的地方,几至展卷即是,数不胜数。因此,《四库提要》认为此书
一卷。汉蔡邕(132-192)撰。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通经史、音律、天文,工篆、隶,著有《蔡中郎集》,已佚。《后汉书·蔡邕传》谓其各类著作“凡百四篇行于世”,其中
二卷。清朱用纯(详见《大学讲义》)撰。是书首有自序。前半部申发“中”字义居多,后半部阐明“诚”字义居多。而“中”与“诚”都本于天,见于吾心。故要保此“中”,必须戒惧慎独。“诚”是实理,以实心而实此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