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安庆府志

安庆府志

十八卷。清姚琅等修,陈焯等纂。姚琅,号书岑,浙江石门人。清顺治九年(1652)拔贡,官至礼部祠祭司主事员外郎、兵部职方郎中,康熙九年(1670)升任安庆知府,十三年去官。陈焯,字默公,号越楼,安徽桐城人。顺治九年进士,官兵部主事。陈氏少有文才,工诗文,善真草,著有《涤岑诗文集》,选刻《古今赋会》、《宋元诗会》诸书行世,学者称其文杰先生。安庆在唐虞三代,隶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为皖国,又为舒、桐二国地,秦属九江郡,汉初属淮南王国,文帝以后属庐江郡,三国初属魏,后属吴,晋仍属庐江,分置晋熙,南朝因之,隋改同安郡,唐改舒州,五代属南唐,宋属淮南路,元初升安庆府,至元十四年,改为安庆路,明初改宁江府后复名安庆府,清因之,属江南,时修此志时尚未析江南为安徽。安庆旧志,据此志凡例云,修于明者为旧志,修于清顺治年间者为初志,此志为继顺治志之后而修。据靳辅序云:“皖都姚守司志事,既延宿彦论次之,勒成一书,乃以病废乞归,剞劂中阻,刘守汉踵其成”。此志共十八卷,卷一为图考、疆域、星野;卷二为沿革表、职官表;卷三为山川、风俗;卷四为户口、田赋;卷五为物产、城池、公署;卷六为学校、祠祀;卷七为选举;卷八为津梁、乡镇、古迹、寺观;卷九名宦;卷十至十一为人物;卷十二为列女;卷十三为流寓、仙释、方伎;第十四为祥异、兵氛、恤政;卷十五至十七艺文;卷十八杂记。此志分类颇称完备,内容搜辑,亦称丰富。其于舆地沿革,先列沿革表,后附沿革总记,较之惟重列表者更胜一筹,又以旧志所载帝王、后妃、封建移入杂记,亦称有见。其风俗、农政、军储诸事,皆纤细必录,是于国计民生尤知致意。在清初方志中,此志可称佳作。有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刻本、抄本。

猜你喜欢

  • 论语梁武帝注

    一卷。梁武帝(464-549)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梁武帝即萧衍,南朝梁开国君主。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省常州市)人。武帝著录有《周易大义》。史志并无记载武帝注《论语》之事。《释文》引有二节

  • 慧琳音义

    慧琳《一切经音义》之简称。详见“一切经音义”。

  • 九经字样疑

    一卷。清孔继涵(详见《五经文字疑》)撰。本书与《五经文字疑》为同时之作。因此书中对石刻缺字,根据马本增补的加以著录,对石刻阙字,马本不缺,因疑而不予以增补的,也加以著录。就象《五经文字疑》一样,本书也

  • 闺情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喜鹊声。

  • 玉泉山寺志

    三卷。清栗引之撰。栗引之,字长伯,湖北当阳人。此志共三卷,上卷:山水、营建、公据、事纪、古迹、释宗、护法;中卷:词翰;下卷:诗。是志考玉泉山东离当阳县治三十里,西距宜昌府一百二十里,介于青溪紫盖之间。

  • 孟东野集

    十卷。唐孟郊(751-814)撰。孟郊,字东野,唐代诗人。湖州武康(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嵩山,曾两次应进士举,均落第。贞元十二年(796)四十六岁时才登进士第。后授为溧阳县尉,在任时终日吟诗,吏事多

  • 还冤志

    三卷。北齐颜之推(见《颜氏家训》)撰。历代史志均有著录。《崇文总目》小说家作《还冤志》三卷,《文献通考》、《直斋书录解题》作《北齐还冤志》,殆因旧本之首题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撰,遂误以冠于书名之上。《太

  • 说经

    三卷。清韩泰青(生卒年不详)撰。泰青字南月,别号渔津老人,江苏萧山(今属浙江省)人。泰青之父韩仲遹,字绍闻,好学不倦,家有藏书数千卷,圈阅九遍,论著颇富。泰青幼承父学,后又师从蔡柯山、周青崖。所著《说

  • 周礼聂氏音

    一卷。聂氏撰,清马国翰辑佚。聂氏不详何人,聂氏书隋唐志皆不著录,唯陆德明《经典释文》引之,盖早已亡佚。马国翰从《经典释文》中辑得聂氏音十条,其中《地官》七条,《春官》二条,《冬官》一条,裒为一卷,刻入

  • 皇明十六朝广汇记

    十八卷。明陈建(详见《皇明从信录》)撰。该书前几卷题名《皇明广汇记》,后几卷曰《十六朝广汇记》。汇辑洪武至天启朝时事,且于辽事记述尤详,所记诸事,间注出处。有明崇祯年间友石居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