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宾退录

宾退录

十卷。南宋赵与时(生卒年不详)撰。赵与时字行之,一说字德行,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生平事迹不详,《宋史》无传,志乘亦不载其名,惟赵孟坚《彝斋文编》有《从伯故丽水丞赵公墓铭》一篇,谓赵与时,方弱冠,已荐取应举,补官右选,调管库之任,又任婺、泰、衢等地地方官,后监御前军器所,司行在草料场,三十余年,未尝一日忘记科举之业,屡试皆未中第(一说宝庆二年进士及第),积阶至忠翊,后以从事丞居于丽水。此书卷首有赵与时自序,卷末有赵与时题识续纪。谓其嘉定年间,得病濒死,后渐渐好转,无以自娱,因以平日闻见,笔录成篇,积十余则,疾病痊愈,宾客来访,以平生闻见所及,为客人谈诵,宾客退后,即书于纸笺,日积月累,终成此书,因取名为《宾退录》。全书主要考证经史、辨析典故、论述诗人吟咏等事。《四库全书总目》谓其书“论诗多涉迂谬,于吟咏之事茫然未解,至于考证经史、辨析典故,则精核者十之六七,可为《梦溪笔谈》及《容斋随笔》之续。”书中关于王建及花蕊夫人宫词前后再见,并自纠前条所记未详,不迁就前说并予以订正,得失并存,不自以为是,足见其治学态度之严谨。所记可为治文史者参考。今传本主要有《四库全书》、《学海类编》、《对雨楼丛书》、《古书丛刊》、《择是居丛书》、《丛书集成初编》、《说郛》等丛书本。1983年,刘治平重为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铅印出版,为目前最好最为通行版本。

猜你喜欢

  • 小倦游阁法帖

    四卷。清张丙炎刻。所收皆包世巨一家之书。“小倦游阁”是包世臣斋名。第一卷为自书诗文及杂临古帖。第二卷删拟《书谱》。第三卷《〈十七帖〉疏证》。第四卷答问十二条。包世臣自负草书,自谓能上接王羲之。所著《艺

  • 华容县志

    十五卷,首一卷。清孙炳煜、汪文焕等修,熊绍庚、刘乙燃纂。孙炳煜,河南人,曾任华容县知县。汪文焕,成都人,曾任华容县知县。熊绍庚,华容县人,曾任户部主事。刘乙燃,华容县人,举人。华容置县于汉代。邑志创修

  • 后寻亲

    二卷。清姚子懿(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子懿为浙江嘉兴人。其字号生平事迹均不详。本剧是《寻亲记》的续集。《寻亲记》又名《教子记》,是明范受益撰。姚氏认为该剧恩仇尚未终场,故作续篇。其中林默以身堵河堤

  • 孙公谈圃

    三卷。宋刘延世录所闻于孙升之语。孙升字君孚,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元祐年间,官中书舍人,以集贤殿修撰留守南京,后迁天章阁待制。绍圣初,被贬污州。此时刘延世父正知长汀,所以刘延世得以于孙升交游,谈天,故

  • 摘摹三希堂帖

    四卷。不著刻者姓名。此刻帖俱摘取于《三希堂帖》,其中有苏轼书一卷,米芾书一卷,颜鲁公及鲜于困学书一卷,宋仲珩、姜立纲、沈石田、王文成、文衡山等书共一卷。该帖刻以木版,拓以淡墨,字迹丰美,神采奕奕,只是

  • 比雅

    十九卷。清洪亮吉撰。洪亮吉(1746-1809)初名礼吉,又名连;字君直,又字稚存,号北江。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祖籍安徽歙县。乾隆十五年(1790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纂修官。嘉庆三

  • 河南程氏全书

    六种,六十四卷。又名《二程全书》。宋程颢、程颐撰,宋朱熹辑。六种为《河南程氏遗书》二十五卷附录一卷(朱熹编)、《河南程氏外书》十二卷(朱熹编)、《河南程氏文集》十二集遗文一卷附录一卷(十二卷中程颢四卷

  • 离骚节解

    一卷。卷首附《离骚正音》。《离骚本韵》。《离骚节指》。清张德纯(生卒年不详)撰。张德纯,字能一,号松南,长沙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官常山知县。著有《离骚节解》、《孔门易绪》。卷首为作者《自

  • 老子

    二卷。春秋时老聃(生卒年不详)撰。老聃,后世尊称为老子,春秋末期人。汉代司马迁在《史记·老子列传》中,较为详细的记述了老子的生平。他认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

  • 琴志楼词

    六卷。清易顺鼎(1858-1920)撰。易顺鼎生平事迹见《丁戊之间行卷》。本书共六卷,有《湘弦词》一卷、《丁戊之间》一卷、《摩围阁词》二卷、《楚颂亭词》一卷、《棐台梦语》一卷。《湘弦词》为同治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