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封氏闻见记

封氏闻见记

十卷。唐封演(生卒年不详)撰。关于封演的身世,史书记载不详。从本书记载资料得知,封演为唐中宗时大乐丞封希颜的侄子,少居淮海。天宝中太学生,天宝末进士及第。代宗大历间曾为昭义节度使薛嵩的幕僚,后归田承嗣。德宗建中三年(782年)河北强藩田悦僭号魏王,以封演为司刑侍郎。封演除本书外,尚撰有《古今年号录》一卷,《钱谱》一卷,均佚。此书约成于贞元年间(785-805年),记事凡百余条,约四万余字。首列标题,按年代时序记事。书中涉及内容十分广泛,诸如文化典籍、科举考试、典章制度、文物古迹、社会风尚、人物掌故以及自然景物现象等。记事多属作者耳闻目睹,行文中有“余初擢第”、“余因行县”、“余时客海上”等,可滋为证。因此,本书内容主要是以唐代为主,兼载前期掌故,对研究唐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此外,记述有关文献字书、自然常识、历史掌故等也有一定参考作用。此书《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通志》等皆作五卷,《书录解题》作二卷。《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有十卷本,并非完帙,前三卷不过十条,后七卷中有八条原注缺佚。此外,尚有天一阁明抄本、莫皕亭藏旧抄本、凌绂曾藏抄本、海源阁藏朱氏校本、郘宋楼陆氏校本、云轮阁藏缪氏校本以及丛书本或单刻本。赵贞信先生对此书校勘注释作了大量工作,1933年出版有以雅雨堂本为底本的《封氏闻见记校证》,1958年又在此本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取精去粗”,由中华书局另印一部内容充实而份量相当的《封氏闻见记校注》,可供参考。

猜你喜欢

  • 孟子事实录

    二卷。清崔述(1740-1816)撰。崔述字武承,号东壁,大名(今属河北)人,曾官任福建罗源、上杭等县知县。崔氏博览群书,以群经的传记注疏往往与经文有异,故从怀疑而辨伪、考信,认为传注不可尽信,考辨先

  • 古文汇编

    二百三十六卷。明陈仁锡编。生平见《古文奇赏》条。此编以经、史、子、集分部。但所配多不恰当。如《水经》属地理,当列于史。《太元》当列于子部。乃因其以经为名,遂列于经部。而《左氏春秋传》反列诸史。又芟削《

  • 易宗集注

    十二卷。清孙宗彝撰。孙宗彝高邮人。该书成于康熙十九年(1680),以象、数、理各有所宗,因象而测其数,因数而测其理,而所宗者又以中为主,因此卷首冠以《中论》三篇。其说认为河图洛书五都居中,中是五象之宗

  • 闻钟集

    无卷数。清劳大与(生卒年不详)撰。劳大与字宜斋,浙江石门人。顺治举人,官至永嘉教谕。著有《瓯江逸志》一卷。《闻钟集》是载辑前人格言懿行,分五集,每集前有自序,后附有子作的跋。书末附《儒门功过格》、《尝

  • 翼城县志

    ①二十八卷。清李居颐纂修。李居颐字养吉,号金鋐,云南河阳县人。出身举人,雍正十三年(1735)任翼城县知县。尝葺文庙,建奎阁,通泮池。勤民敏识,留意学校。按翼城之名,起于隋开皇初年,唐改为浍州,宋后更

  • 守令懿范

    四卷。明蔡国熙撰。国熙,字号不详。永年(今属河北)人。生卒不详。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曾官苏州府知府,累官至山西提学副使。该书是其官苏州时所作。主要辑录历代太守县令人物事迹。时间自周至元,分二类

  • 春秋纬汉含孳

    一卷。清马国翰(详见《玉函山房辑佚书》)辑。该书是《春秋纬》之一,又名《春秋汉含》、《春秋汉含孳》。说孔子作《春秋》,为汉制法,获麟为汉家受命之瑞,预示刘季继起为王,汉室孳生,故名《汉含孳》,旧有宋均

  • 清秘述闻续

    十六卷。清王家相、魏茂林、钱嘉福等撰。王家相,号艺斋,江苏常熟人,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二十四年由翰林院编修考选江西道御史,官至河南南汝光道。魏茂林,号笛生,福建龙岩直隶州人,嘉庆十四年进士,曾

  • 周易原篇解

    十二卷。清胡道问撰。道问字近思,江西会昌人,乾隆间诸生。作者认为易篇第不合,所以名此书为“原篇”。胡氏认为古本易共十二篇,即:伏羲卦象为一篇,每卦下附以孔子之大象,认为大象专以解伏羲之易;文王之彖辞上

  • 徐沟县志

    四卷。清王嘉谟纂修。王嘉谟,字拙庵,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优贡生,康熙五十一年(1712)任知县。仁慈廉静,实政实心,葺学宫,缮城垣,设义学,修社仓,有功于地方。旧志创自明万历三十五年知县杨国桢,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