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述义

尚书述义

一卷。隋刘炫撰,清马国翰辑。刘炫字光伯,河间景城(今河北省献县东北)人,生卒年不详,约死于隋末。刘炫为隋代经学家,亦为刘献之三传弟子,曾任太学博士,死后门人谥曰宣德先生。刘炫相信伪《尚书孔氏传》,并伪造《连山易》、《鲁史记》等。他提出的《春秋》规过之论,对后世影响较大。撰有《尚书述义》、《春秋攻昧》、《五经正名》、《毛诗述义》等书,已佚。刘炫一生撰述颇富,《北史·儒林传》就录有刘炫《尚书述义》二十卷;《隋书·经籍志》作《尚书述议》二十卷,与新、旧《唐书》并同。刘炫的《尚书述义》二十卷久佚,马国翰所辑《尚书述义》一卷,只是从孔颖达《尚书正义》中摘录七条而成。孔颖达《尚书正义序》云:“古文经虽然早出,晚始得行。……近至隋初,始流河溯。其为正义者,蔡大宝、巢猗、费甝、顾彪、刘焯、刘炫等。其诸公旨趣,多或因循,帖释注文义,皆浅略,惟刘焯、刘炫最为详雅。然焯乃织综经文,穿凿孔穴,诡其新见,异彼前儒,非险而更为险,无义而更生义……炫嫌焯之烦杂,就而删焉。虽食微稍省要,又好改张前义,义更太略,辞又过华,虽为文笔之善,乃非开奖之路。义既无义,文又非文,欲使后生若为领袖,此乃炫之所失。”后人或以为孔氏诋之太过,马氏所辑,尚可窥刘炫治《尚书》之一斑,以为佐证焉。本卷有玉函山房本。

猜你喜欢

  • 说文大小徐本录异

    一卷。清谢章铤(生卒年不详)撰。章铤字枚如,福建长乐人。光绪进士,不殿试而归,大吏聘为致用书院山长。著作尚有《赌棋山庄文集》,其中载《答张玉珊书》,自谓撰《说文大小徐本录异》二十卷,仅首编第一至第七卷

  • 冕服考

    四卷。清焦廷琥(生卒年不详)撰。廷琥为江苏江都县(今江苏江都)人。父焦循,举人,著述甚富,有《易通释》、《孟子正义》诸书三十余种。廷琥,字虎玉。诸生,能读书,传父业,著有《益古演段开方补》一卷及《蜜梅

  • 尚书郑注

    十卷。本书为清人孔广林辑本。孔广林字丛伯,生卒年不详,山东曲阜人,官太常博士。本书卷首有孔广林自序以及张海鹏后序。孔广林在自序中称,郑玄注“三礼”,都以每篇为一卷,故目录云,凡著“三礼”七十二篇。大概

  • 嘉应州志

    ①十二卷。清王之正纂修。王之正,通州人,举人,乾隆十三年(1748)任知州。程乡县志,自明嘉靖间县令陈应奎、教谕赖存业,始有成编,顺治、康熙间相继重修。乾隆十三年,王之正任知州,正值程乡县改嘉应州十六

  • 经史辨论

    四卷。清张均(生卒年不详)撰。张均字坦斋,浙江江山(今江山县)人,官射州学博。生平不详。本书前有自序。全书大体上议论多而考证少,而所议论的东西也是泛衍多而精实少。论《二戴记》,根据《汉书·儒林传赞》、

  • 运气易览

    三卷。明汪机(详见《针灸问对》)撰。此书为汪氏取《素问》中五运六气之说详加辨析,阐释运气主病、证候、治法等,附以歌诀和图示,其中发明甚多。汪氏认为治病当以脉证为主,需辨证施治,而一味拘泥于“司天在泉”

  • 孟子赵注补正

    六卷。清宋翔凤(详见《论语郑注》)撰。是书补正赵岐《章句》,多所发明,其于“孟子见梁惠王”,谓游梁断在游齐前。赵说不可从。又“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节,谓《论语》言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此夫子自知

  • 卷施阁文甲集

    十卷。《补遗》一卷。《乙集》八卷。《续编》一卷。《更生斋文甲集》四卷。《乙集》四卷。《续集》二卷。清洪亮吉(1746-1809)撰。亮吉字君直,号风江,晚号更生,阳湖(今江苏常州)人。清代经学家、文学

  • 冬集纪程

    一卷。清周广业撰。周广业著有《孟子四考》,已著录。乾隆四十八年(1783)冬,其以举人北上京畿,赴礼部会试,将路程所经,逐日记之。自当年十二月十八日,至四十九年(1784)二月十五日,皆有记述。记程诗

  • 辨学遗牍

    一卷。明时意大利人利玛窦(详见《乾坤体义》条)撰。此书是利玛窦和虞淳熙讨论释氏之书,以及辨莲池和尚《竹窗三笔》攻击天主之说汇辑而成。利玛窦力排释氏,所以引来学佛者起而相争,利玛窦则反唇相击,各持一悠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