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尹文子

尹文子

一卷。周尹文(约前350-285)撰。关于尹文子的生平,史书记载出入很大。今《道藏》本上下二篇,云出魏黄初末山阳仲长氏诠次,其序曰:“尹文子者,盖出周之尹氏,齐宣王时居稷下,与宋钘、彭蒙、田骈同学于公孙龙,公孙龙称之,著书一篇,多所弥论”。又据班固《汉书·艺文志》、《吕氏春秋·正名篇》高诱注:“尹文,齐人,作《名书》一篇,在公孙龙前,公孙龙称之。”可见尹文与公孙龙相距时间不会很长,两者孰先孰后,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关于《尹文子》的思想,其大旨皆为指陈治道,欲自处于虚静,而万事万物则一一综合其实,“故其言出入于黄老、申、韩之间”。据《韩非子·内储说上》载:“尹文与齐宣王论治国以赏罚为利器,则通于法家之囿也。”又《庄子·天下篇》:“宋钘、尹文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尹文也继承了墨家的学说。书中又多黄老之言,《尹文子》一书也有道家的成分,故而清人修《四库全书》时将其列入杂家之属。关于《尹文子》一书的流传情况,《七略》及《汉书·艺文志》皆著录《尹文子》一篇,而今本二篇,已不相合。宋洪迈写《容斋续笔》,在卷十四尹文子条中说:“尹文子,五卷共十九篇,其言论肤浅,多及释氏,盖晋、宋时衲人所作,非此之谓也。”晋、宋时既有伪书,则真书当已亡佚,现存之本恐亦伪书。虽然如此,由于该书自道以至于名、法,博辨宏肆,仍不失为重要学术著作。北朝时刘勰在《文心雕龙·诸子篇》谓“辞约而精,尹文得其要”,盖即指今本而言,则其年代不能晚于刘勰。可见,《尹文子》对于考校南北朝以前的作品,有重要参考价值。《尹文子》的版本很多,主要有:《别六子全书》本,《十二子》本,子汇本,绵眇阁本,明嘉靖甲辰刊五子本,《墨海金壶》本,守山阁刊本,近人刊《二十二子》本,《湖海楼丛书》本,《二十子》本,昭文张氏有宋刻本,二卷。明泰和堂刻沈调元评本、《四库全书》本等。

猜你喜欢

  • 圣门释非录

    五卷。清陆邦烈编。邦烈字又超,平湖(今浙江平湖县)人,毛奇龄之门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原题毛奇龄撰,实是陆邦烈自撰。此书取奇龄经说及其门人子侄之说以辨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之非,旨在突破宋儒的门户

  • 奉阳草堂诗集

    二十卷。明郑撰。其生卒年未详。十六岁即以能诗名。其《赠满震寰太仆三黜》诗,当时为文养孟所称诵。后因《黄芝歌》忤魏忠贤得祸,搜捕逃匿,家人以其原稿尽付水火,故其少作尽逸不存。后系锦衣狱中,曾手自删定旧刻

  • 北齐文纪

    三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生平见《才鬼记》。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文纪》,此为其一。北齐著作,刑劭、魏收居首,其余零篇短札,取备卷帙而已。书中所采自正史以来,

  • 郑氏尚书注

    九卷。清袁钧辑。本书在每条引书下多附有考证,辨别诸说之同异。在辑录《尚书》郑玄的注解的各种本子中,以孔广林的本子为备,而袁本在此基础上则辑录了一些在经疏中为孔广林所未引者。当然,也有一些在其他各种书籍

  • 道教灵验记

    十五卷。五代蜀杜光庭(详见《了证歌》)撰。古代评价人物品德,常以“善”、“恶”论之。宗教界更主张弃恶扬善、累积功德,并倡因果报应之说以达其目的。杜光庭也主弃恶扬善之说。据杜光庭自序所述,谓人为善者,天

  • 金乡县志略

    十二卷,首一卷。清李垒纂修。李垒,邑人,道光九年(1829)进士。曾任湖北通城县知县。金乡县志自康熙五十一年(1712)县令沈渊重修后,乾隆间又重修一次,其后近百未有续修者。在此期间,社会、风俗、经济

  • 偶斋诗草

    三十六卷。清宝廷(1840-1890)撰。宝廷字竹坡,清宗室,满洲人。同治进士,光绪间官至礼部侍郎,与黄体芳,张之洞等主张请议。凡有大事必具疏论其是非。典试福建,归途经浙江,纳榜人女为妾,还朝自劾罢。

  • 集虚斋四书口义

    十卷。清方辀如撰。辀如字文辀,浙江淳安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官至顺天丰润知县。辀如师从毛奇龄,淹博群籍,工为文,制艺尤有名。是书大旨,就朱子《章句》、《集注》反复涵咏,审于义理、精神、虚实

  • 左传抄评

    残本二卷。明穆文熙(1528-1591)批辑。文熙字敬止,号少春,东明(今属山东省)人,嘉靖时进士,官至魏郡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广东副使。此书现存高丽刊本,可惜首尾都已残阙,今存仅第七、八两卷。据清代学

  • 皇王大纪

    八十卷。南宋胡宏(1106-1162)撰。宏字仁仲,号五峰,建宁崇安(今属福建)人。安国季子,以荫补右承务郎。秦桧当国,避而不出,笃意理学。著有《知言》、《皇王大纪》、《五峰集》。书分三纪,《三皇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