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嵇中散集

嵇中散集

十卷。晋嵇康(223-262)撰。嵇康,字叔夜,谯国钟(今属安徽)人。官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早孤,有奇才,超迈不群。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博览无不精通。长好老、庄之学,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与山涛,陆籍,阮咸,王戎,向秀,刘伶为竹林之游,世号“竹林七贤”。山涛为吏部尚书,欲举嵇康自代。嵇康遂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吕安与嵇康相善,后安以事系狱,亦牵及康,下狱后被杀。康善清谈,又善文。著有《嵇康集》。南朝梁之前,有《嵇康集》十五卷,目录一卷。但至隋已有亡佚,《隋书·经籍志》载为十三卷。唐代又将此本重编为十五卷。与旧本卷数相合。至宋本则仅有十卷,题为《嵇中散集》。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康所作文论六七万言,其存于世者仅如此。”此集共诗四十七首,赋一篇,书二篇,杂著二篇,论九篇,箴一篇,家诫一篇。杂著中《嵇荀录》一篇,有录而无书。实其诗文六十二篇。并非宋亡旧本,盖明嘉靖四年(1525)吴县黄省曾所重辑。另有明吴宽丛书堂抄本,讹误较少。以后汪士贤《汉魏诸家集》本,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等本,皆以黄省曾本为底本。此后,校刊、校注本很多。最有影响的有鲁迅校《嵇康集》本,卷一收诗六十首,卷二至卷十有赋一篇,文十五篇,卷末附《逸文考》、《著录考》。1956年由文学古籍刊社影印出版。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出版戴明扬《嵇康集校注》。虽校记甚多,但注释、集评则颇繁富,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新注本。

猜你喜欢

  • 汉熹平石经残字谱

    一卷。关葆谦撰。葆谦字伯益,开封(今河南开封)人。有《新郑古器图录》二卷,已著录。此书所得汉石经残字共177字,其内容皆不见于诸家著录。葆谦的叙言对这些事实既无说明,而对其中哪一石可考定为属于哪一经,

  • 王文靖集

    二十四卷。附录一卷。清王熙(1678-1703)撰。王熙,字子雍、胥庭,号慕斋、瞿庵。直隶宛平(今属北京)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曾官任礼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等。身在朝廷,却喜交名士,好作诗文。

  • 三台县志

    八卷,清沈昭兴纂修。沈昭兴,秀水人,曾任三台县知县。邑旧无志,乾隆年间县令郑专村始采潼州府志,辑为三台县志。以土地、人民、政事为纲,以山川、人物诸条为目。又三十年为嘉庆十七年,大府奉修通志,檄调所属各

  • 续离骚杂剧

    一卷。清嵇永仁撰。嵇永仁生平详见《扬州梦》(辞目)。此剧为永仁在狱中所作,共四折,分写四个故事,故事皆有所本。《刘青田教习扯淡歌》,全袭用刘基《扯淡歌》曲白,而重新加以组织,使之适宜演唱。剧中写刘基致

  • 质疑录

    一卷。明张介宾(详见《类经》)撰。此书成于明天启四年(1624),为张氏晚年之作,旨在纠正前人之偏执谬误。作者主张偏于温补,故重在正刘完素、张元素、朱震亨诸家偏于寒凉攻伐之失。书中之论凡四十余条,刻析

  • 苏州致命纪略

    一卷。意大利人罗以礼(生卒年不详)撰,黄佩孟译。罗以礼,耶稣会士,光绪九年(1883)传教于苏州。黄佩孟,天主教华籍修士,里贯未详。此书为乾隆十三(1748)年耶稣会士黄安多谈方济死于苏州监狱事。黄安

  • 簠斋笔记

    一卷。清陈介祺撰。陈介祺,详见《簠斋金石文字考释》条。书中内容系陈介祺与吴云、王懿荣讨论金石的函件,由潘伯仁采辑成书。陈介祺一生矜慎,凡有著作,从不肯轻易付印。本书虽采自与吴、王二人往来函信,无段落体

  • 王制订

    一卷。廖平(详见《分撰两戴记章句凡例》)撰。廖平造臆说经,于学术见解独特,曾被四川学政弹劾而罢官。廖平作《王制订》,将《王制》经文,约略类次,有顶格者,大抵以之为纲,有低一格或二格者,以之为目,而经文

  • 春秋皇纲论

    五卷。王晳(生卒不详)撰。王晳生平不详,自称为太原(今属山西)人,主要活动在宋真宗、宋仁宗两朝,官至翰林学士。除此书外,王氏还著有《春秋通》、《春秋异义》、《春秋明例隐括图》,皆佚。此书属通论性质。分

  • 清凉山志

    十卷。明释镇澄撰。镇澄,燕山广应寺僧人。清凉山亦名五台山。在山西五台县北百二十里。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雄踞雁代,盘错数州。在四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