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平阳府志

平阳府志

①十卷。明傅淑训修,曹树声纂。傅淑训,湖广孝感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以进士知平阳府。少事父母,有孝名。居官廉正,遇凶荒,煮粥振饥,公退闭阁纂志,网罗放失,成一部信史,寻迁本省督学道,称公明。累官户部尚书。平阳至明洪武时,始改路为府,领六州二十八县,地域几乎占山西省地域的三分之五,为全省最大府。又为虞夏旧都,历史悠久,故其间人物文献之繁变,山川地域之变更,远远超过其他几个府。《平阳府志》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刻本。清顺治二年(1645)修补本。此志所叙,尚称详备,文笔堪称典雅,唯体例未免杂乱。如设舆图专类,本应将全书所有图集中在一起,不应把图分散在山川、建置沿革诸类中。又如记述山川,未能依所属州县分别叙述,不伦不类。②三十六卷。清刘棨修,孔尚任纂。刘棨字青岑,山东诸城人。出身进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任平阳府知府。时值地震之后,疮痍未起,加意周恤,岁歉煮粥赈饥,修葺文庙,整理乐器,重建鼓楼,开拓试院,在任吏惕民怀,善政不可胜举,后升江西提刑。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塘,自署云亭山人,孔子六十四代孙,山东曲阜人。少读书于曲阜县北石门山中,康熙六年(1667)考取秀才,以捐纳为国子监生。二十三年(1684),圣祖至曲阜祭孔,听其讲经后十分赞赏,授国子监博士,历官户部主事、员外郎。三十八年(1699),所著名剧《桃花扇》上演,引起政府的不满,被免官归故里。还著有《孔尚任集》、《阙里志》、《莱州府志》等。康熙四十七年(1708)孔尚任应平阳知府刘棨邀请到平阳府修志。府志成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此志为万历《平阳府志》恤续修本。全书三十六卷,三十六目,分为:卷一图考,卷二星野,卷三建置沿革,卷四疆域,卷五山川,卷六关津,卷七城池,卷八公署,卷九学校,卷十祠祀,卷十一户口,卷十二田赋,卷十三水利,卷十四屯田,卷十五盐法,卷十六恤政,卷十七兵防,卷十八帝王,卷十九职官,卷二十宦绩,卷二十一选举,卷二十二封荫,卷二十三人物,卷二十四隐逸,卷二十五流寓,卷二十六列女,卷二十七仙释,卷二十八方技,卷二十九风俗,卷三十物产,卷三十一古迹,卷三十二陵墓,卷三十三寺观,卷三十四祥异,卷三十五杂志,卷三十六艺文。该志克服了万历志“杂乱不清,叙事笼统”的弊病,记事详明,体例谨严。如山川类,旧志合三十四处而为一,使观者茫然,莫知所属,此编则分载州县,高下了然。如学校类、古迹类,旧志载述甚简,该志详加载录。又如兵防类兵氛,旧志俱无,该志详细记载了明末清初兵事,保存一方宝贵资料。③三十六卷。清章廷珪修,范安治等纂。章廷珪字蕉源,浙江绍兴县人。出身监贡,雍正十二年(1734)任平阳知府。考平阳府在清雍正二年以前,领六州二十八县,雍正二年,分蒲、解、绛、吉、显五州为直隶州,又分临晋、猗氏、万泉、荣河四县隶蒲州;安邑、夏县、平陆、芮城、垣曲五县隶解州;太平、襄陵、河津、稷山四县隶绛州;乡宁、蒲县隶吉州;汾西、太守、永和隶显州。七年,分闻喜、绛县隶绛州,又改太平、襄陵隶平阳府。九年,又分显州的汾西隶府。平阳府共统一州十一县。其区域,大大小于旧志区域。《平阳府志》雍正十三年(1735)修,乾隆元年(1736)刻本。全书三十六卷,三十六目。除省屯田而增仓储外,全部纲目承袭旧志。然此志较旧志佳则在于能详稽雍正十二年的通志本,对旧志中的谬讹,多据通志订正。如天文各星,旧志绘于图考前,此编则仿通志体移入星野卷首,以便翻阅。又如关津卷,旧志甚略,此编又仿通志加详,并增加桥梁一节,使关津门内容更加丰富。至于删旧志屯田,增补仓储,则是该编一大特色。此志尚有同治十二年(1873)重刻本刊行于世。

猜你喜欢

  • 深衣释例

    三卷。清任大椿(1738-1789)撰。任大椿,字幼植,又字子田,江苏兴化县(今江苏兴化)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恩科举人,三十四年(1769)进士,累官御史,尝充四库编修,尤长名物,著有《经典弁

  • 经史慧解

    六卷。清蔡含生(生卒年仕履不详)撰。蔡含生字天度,萧山(今浙江省萧山县)人。他与毛奇龄出生同一邑里。《经史慧解》是蔡含生的一部杂说之作,此书记述经史中著名的事迹人物,每个人物各论著一篇,共二百二十一篇

  • 竹素山房诗集

    三卷。元吾血衍(1272-1311)撰。血衍字子行,号贞白处士。钱塘(今属浙江)人。以讲学为生。另著有《晋史乘》、《周秦刻石释音》、《续古篆韵》、《学古篇》、《闲居录》等。此为诗集。“其诗颇效李贺体,

  • 冬夜笺记

    一卷。明末清初王崇简(生卒年不详)撰。崇简字敬哉,宛平(今属北京市)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入清补选庶吉士,官至礼部尚书。《冬夜笺记》系其随笔札记之文,大为编撰成书于康熙四年(1665)。所

  • 襄阳县志

    ①明李思启纂修。李思启,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进士,官襄阳知县。县故无志,诸事皆附丽郡志。明天顺中县人张炜始创县志,其后县人冯舜臣继事纂述。县中文献始稍称备,其书今皆不传,此后继起无人。县为郡首

  • 大学新编

    五卷。明刘元卿撰。刘元卿详见《大象观》条。此书第一卷为《大学》正文,所据为丰坊伪石经本;第二卷为《略疏》,阐发诚意之旨;第三卷为《发明》,采撷明朝诸儒之说;第四、五卷为《广义》,根据真德秀《大学衍义》

  • 论语包氏注

    一卷。东汉包咸(生卒年未详)撰。咸字子长,会稽曲阿(今浙江绍兴)人,少为诸生,受业长安。师承博士右师细君,学习《鲁诗》、《论语》。官至大鸿胪。咸所作章句,用张禹说。然其书隋、唐《经籍志》都不著录。幸为

  • 一切经音义引说文笺

    十四卷。清田潜撰。潜原名吴炤,字伏侯,湖北江陵人。光绪辛丑(1901年)举人,江苏候补道,历充留日学生监督。尚著《二徐说文笺异》。是编首为田氏自序。正文录《慧琳音义》及《希麟音义》所引《说文》,笺其与

  • 宁波府志

    ①四十二卷。明周希哲、曾镒修,张时彻纂。周希哲,明嘉靖年间任宁波府知府。此志为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刻本。卷一至卷二为图、舆地志,为表者三,沿革、秩官、选举。卷四至卷二十一为志者三,疆域志,目四:

  • 明辨录

    二卷。清孙承泽(见《藤阴札记》)撰。此书取诸儒批评佛教的言论,汇辑成帙。上卷首载韩愈《原道》及《佛骨表》,而傅奕的奏疏和唐太宗斥萧瑀诏列于后。其余的辨论陆九渊、杨简、王守仁之说亦备记。下册则皆为诸儒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