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御注道德经

御注道德经

二卷。清世祖福临(1638-1661)撰。福临,姓爱新觉罗,名福临,皇太极第九子。清代皇帝,年号顺治。1643-1661年在位。福临六岁即位,由叔父多尔衮、济尔哈朗摄政。顺治元年(1664)入关,击败李自成农民军,迁都北京。顺冶四年,停止济尔哈朗辅政,顺治七年,多尔衮死后亲政,二十四岁病死。《御注道德经》成书于顺治十三年,原名《御定道德经注》。历史上为《道德经》作注者,自河上公以下达八十余家。或解或疏,或“章句”或“指归”形式不同。严遵等逸士、王弼等名儒、葛洪等道流、苏辙等朝臣各家皆有阐述;梁武帝、唐明皇、宋徽宗、明太祖等帝王亦各有注。其见解浅深,各随识趣。或以为修炼、或以为权谋,其说不一。福临在《道德经注序》中,强调“老子之书,原非虚无寂灭之说、权谋术数之谈。”称各家之注“皆以小智窥测圣人,失其意矣。”认为唐明皇、明太祖等帝王之注“虽各有发明,亦未彰全旨。”此书分《老子》为八十一章,每章里经文夹注,文后总述章旨。其要旨阐述日用常行之理,治心治国之道。注文简约明了,颇合经旨,超拔于各家注,为后世研究《道德经》的重要典籍。现存清顺治十三年丙申(1656)内府刻本、清《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十经文字通正书

    十四卷。清钱坫(1744-1806)撰。钱坫字献之,号十兰,又号篆秋生,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经学家、书法家,钱大昕兄之子,钱塘之弟。乾隆副贡,官陕西乾州、直隶州州判。钱坫曾游关中,为毕沅幕宾,与

  • 瓶水斋诗集

    十七卷。《别集》二卷。清舒位(1765-1816)撰。舒位字立人,号铁云。直隶大兴(今北京)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此后屡试进士不第,长年奔走四方,从军西南,游于戎幕。后来又设馆授徒,浪迹吴

  • 化学鉴原

    六卷。英国韦尔司(生卒年不详)撰,英国傅兰雅(详见《数学理》)口译,无锡徐寿(1818-1884)笔述。徐寿是我国近代化学先驱者之一,具有广博的知识,并注重实验。为了研究光学,他把水晶图章磨成三棱镜进

  • 宿迁县志

    十九卷。清李德溥修,方骏谟纂。李德溥,字伯泉,号湘浦,河南监漳人。咸丰八年(1858)举人,同治四年进士,九年知宿迁县事,十一年复任。著有《蛾木斋诗文集》、《宦海一勺》等。方骏谟,字元徵,一字耐余,清

  • 劬庵文稿

    四卷。清罗正钧(约1900前后在世)撰。罗正钧字顺循,晚号劬庵,湖南乡泽人。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历官直隶抚宁、定兴、清宛县知县,天津保定府知府,山东提学使。著有《劬庵官书拾存》、《船山师友记》

  • 丹台玉案

    六卷。明孙文胤(生卒年不详)撰。孙文胤,字对薇,又字薇甫,号在公,自称尊生主人,休宁(今属安徽省)人。此书约成于明崇祯九年(1636),有作者自序,叙述自己因病学医,游韬光而幸遇仙师,得异授。作者认为

  • 蒲县新志

    八卷。清胡必蕃修,贺友范纂。胡必蕃字又宣,湖北孝感县人,出身举人,康熙十年(1671)任知县。葺学宫,修邑乘,革派,抚恤民困,招流移以实田畴,称为贤令。康熙十年胡必蕃为知县后,聘贺友范主纂邑县志。志书

  • 春秋左传类编

    六卷。宋吕祖谦(详见《易说》条)撰。是书《宋史·艺文志》经部《春秋》类著录为六卷,《直斋书录解题》、《中兴馆阁书目》均同。全书分为十九类:周、齐、晋、楚、吴越、夷狄、附庸、诸侯制度、风俗、礼、氏族、官

  • 小学纂注

    六卷。清高愈(详见《高注周礼》)撰。是书将陈选旧注略加删订,后附《总论》及《朱子年谱》。《四库全书总目》有该书存目。

  • 平原君书

    一卷。汉朱建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朱建,楚人,淮南王黥布相。布欲反,问建,建止之,布不听,汉既诛布。闻建谏之,高祖赐建号平原君。孝文时,以事自刭。《汉书·艺文志》儒家《平原君》七篇,《注》,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