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快雨堂题跋

快雨堂题跋

八卷。清王文治(1730-1802)撰。王文治,字禹卿,别号梦楼。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乾隆三十五年殿试及第,官翰林侍读,后为云南临安府知府。王文治能诗、擅书。其书法源出董其昌,秀逸天成,名闻海内,与刘墉、梁同书齐名;其画思致清远,笔意劲秀。当时收藏家得其片言只语,便如至宝,尝有“天下三梁不如江南一王”语,可见其名重一时。《快雨堂题跋》为王文治题跋历朝碑帖、名贤画迹、法书名画之作。由于王文治年未及五十,便耽心于禅理,醉心于楞伽,曾经自言其诗与书皆为禅理,故该书中论书之语,常以禅语作比。该书中,王文治对董其昌推崇备至,认为董氏之书“直追二王”,可与颜真卿争锋分镳,可让米南宫让席。究其原因,即王文治认为“晋人书如如来禅,唐人书为菩萨禅,宋人书为祖师禅,自晋而后,虽宗风不坠,然无有敢称佛者矣,惟明董文敏深证书禅……”。由此亦见王文治精熟涅槃之学,评书作诗才皆富灵境,尽通古今之变,自成一体。但王文治如是盛赞董其昌,难免为一家之见、一家之好。有道光辛卯汪氏刊本。

猜你喜欢

  • 周易是正

    不分卷。清罗烈撰。罗烈字芰孙,益阳人。此书沿用其伯祖罗敦仁《尚书是正》之体例,对周易有关问题进行辨正。第一为正卦序,目的是为解释卦义提供一可信的方法。第二为正参伍错综,使人们知道正卦序卦的出处。其根据

  • 汇刻书目

    ①(又称《汇刻书目初编》) 十卷。清顾修辑。顾修,字仲欧,浙江石门人,目录学家。平生酷爱读书,手不释卷,且有信手摘录的习惯。根据这些摘录,编纂了我国第一部丛书目录——《汇刻书目》。首刊于嘉庆四年(17

  • 隶经杂著甲编

    二卷。清顾震福撰。震福字竹侯,江苏山阳人,光绪丁酉举人。该书所考,皆信而有徵,不作向壁虚造之言。或发明故训,或释疑辨难,解决了不少群经考释中的疑难问题,可以作为读经的参考。

  • 释常谈

    三卷。佚名撰。书成于宋代之前。所辑录多为史籍中的称谓、成语等。每条均解释语意,考辨典故,颇有条理。有1927年武进陶氏刊《百川学海》本。

  • 东山外记

    二卷。清周骧、刘振麟合撰。周骧字九逸,浙江鄞县人。振麟字轩振,江西安福人。二人俱查继佐门人。此书杂记查继佐行事言论。前有刘振麟序、周骧引言,又有粤东同学较次姓氏五十二人,后有高验恒跋。初刻于康熙五十八

  • 政监

    三十二卷,明夏寅(生卒年不详)撰。夏寅字正夫,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正统年间考取进士,授为南京吏部主事,累进浙江右参政、山东右布政使,于弘治初年辞官归家。夏寅历仕数十年从未淹屈降志,《明史》载其“

  • 续高僧传

    三十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续高僧传》,亦称《唐高僧传》。佛教传记体史书。因本书是继慧皎的《高僧传》而作,故题书名为《续高僧传》。书初成于贞观十九年(645),其所

  • 王制里亩算法解

    附《义疏算法解》 一卷。清谈泰(生卒年不详)撰。谈泰,江苏上元县(今南京)人,举乡试,官南汇县训导。博览勤学,曾与上元梅冲从钱大昕习算学,学业精通,所著算术之书三十余种。考证经史之书,或《观书杂识》二

  • 汪刻隶续

    二十一卷。清汪日秀校刊。《隶续》为宋洪适编著,其扬州刻本已收入《四库全书》中。汪氏在校刊《隶释》后的第二年(1778),又校刊此书。卷末有汪氏自跋。据其所述,他系根据金风亭长藏抄本,校以近刻,然后付印

  • 启札云锦裳

    八卷。不著撰者姓名。其时代亦不详。此书以书札泛词分类编次。门目猥杂,字句庸腐。实为俗陋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