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性理大全书

性理大全书

七十卷。又名《性理大全》。明胡广(1370-1418)等奉敕编辑。胡广字光大,号晃庵,吉水(今属江西)人。建文进士,授修撰,赐名靖。因迎朱棣兵入南京,复名广。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甚得明成祖的宠信。永乐九年(1411),参加重修《太祖实录》。永乐十二年(1414),奉敕与杨荣、金幼孜等编《五经四书性理大全》。另著有《胡文穆集》。此书完成于永乐十三年(1415),颁于两京,六部、国子监及府县学。此书为宋代理学著作和理学家言论的汇编。书前有明成祖朱棣撰的《序》,续列宋代理学家自周敦颐至黄溍共一百一十八人。前二十五卷收录宋儒重要著作九种。卷一为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卷二、卷三为周敦颐的《通书》,卷四为张载的《西铭》,卷五、卷六为张载的《正蒙》,卷七至卷十三为邵雍的《皇极经世书》,卷十四至卷十七为朱熹的《易学启蒙》,卷十八至卷二十一为朱熹的《家礼》,卷二十二、卷二十三为蔡元定的《律吕新书》,卷二十四、卷二十五为蔡忱的《洪范皇极内篇》。自第二十六卷以后,分为十三个专题汇集诸家之言,专题下又分一百三十多个小类。卷二十六、卷二十七为《理气》,分“总论”、“太极”、“天地”、“天度”(“日月”、“星辰”、“雷电”、“风雨雪雹霜露”)、“阴阳”、“五行”、“时令”、“地理”等八类。卷二十八为《鬼神》,分“总论”、“论在人鬼神兼精神魂魄”、“论祭祀祖考神祇”、“论祭祀神祇”、“论生死”等五类。卷二十九至卷三十七为《性理》,分“性命”、“性”、“人物之性”、“气质之性”、“心”、“心性情”、“道”、“理”、“德”、“仁”、“仁义”、“仁义礼智”、“仁义理智信”、“诚”、“忠信”、“忠恕”、“恭敬”等十七类。卷三十八为《道统》、《圣贤》,分“总论”、“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孔孟门人”等七类。卷三十九至卷四十二为《诸儒》,分“周子”、“二程子”、“邵子”、“程子门人”、“罗从彦”、“李侗”、“胡安国”、“朱子”、“张栻”、“吕祖谦”、“陆九渊”、“朱子门人”、“真德秀”、“魏华父”、“许衡”、“吴澄”等十七类。卷四十三至卷五十六为《学》,分为“小学”、“总论为学之方”、“存养”、“省察”、“知行”、“致知”、“力行”、“教人”、“人伦”、“读书法”、“史学”、“字学”、“科举之学”、“论诗”、“论文”等十五类。卷五十七、卷五十八为《诸子》,分为“老子”、“列子”、“庄子”、“墨子”、“管子”、“孙子”、“孔丛子”、“申韩”、“荀子”、“董子”、“杨子”、“文中子”、“韩子”、“欧阳子”、“苏子”等十五类。卷五十九至卷六十四为《历代》,分为“唐虞三代”、“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晋”、“唐”、“五代”、“宋”等十类。卷六十五为《君道》,分为“君德”、“圣学”、“储嗣”、“君臣”、“臣道”等五类。卷六十六至卷六十九为《治道》,分为“总论”、“礼乐”、“宗庙”、“宗法”、“谥法”、“封建”、“学校”、“用人”、“人才”、“求贤”、“论官”、“谏诤”、“法令”、“赏罚”、“王伯”、“田赋”、“节俭”、“账恤”、“祯异”、“论兵”、“论刑”、“夷狄”等二十三类。卷七十为《诗》、《文》,分为“古诗”、“律诗”、“绝句”、“赞”、“箴”、“铭”、“赋”等七类。前二十五卷照录原书。后四十五卷按门类逐条采录,只注姓氏,不注书名。此书将宋儒理学名著和重要论述辑于一书,堪称“大全”,所设门类较详。唯成书太速,不免庞杂冗蔓。清康熙时命儒臣李光地等人,删支存要,整理成《性理精义》二十卷,为此书的节本。应撝谦的改编本,名为《性理大中》,共二十八卷,对此书更其篇籍,删其繁文,补其阙略。《四库全书总目》称自周敦颐《太极图说》至蔡沈《洪范皇极内篇》共二十六卷,文渊阁《四库全书》实至二十五卷。《四库全书总目》有误,而后各家多沿其误。有明殿刊本,明景泰六年(1455)书林魏氏仁实堂刊本,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吴勉学刊本,清康熙十二年(1673)内府重修明版印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惠氏读说文记

    十五卷。清惠栋(1697-1758)撰。惠栋字定宇,号松厓,元和(今江苏吴县)人。清代经学家,乾嘉学派吴派的奠基人,钱大昕论其学曰:“宋元以来说经之书盈屋充栋,高者蔑古训以夸心得,下者袭人言以为己有。

  • 诗绎

    一卷。清王夫之(详见《周易稗疏》)撰。是书系专门研究《诗经》的诗话,分十六条。作者强调文以意为主,重视“兴、观、群、怨”之原则,并以此作为诗歌评论之标准,曰“辨汉、魏、唐、宋之雅俗得失以此,读三百篇者

  • 蕲水县志

    ①二十六卷,首一卷,清刘佑修,杨继经纂。刘佑,字云麓,直隶曲周(河北曲周)人,岁贡,顺治十三年任蕲水县知县,后升泰州知州。杨继经,字经易,一字传人,邑人。顺治五年(1648)举人,十二年进士,授大理寺

  • 古隽

    八卷。明杨慎(1488-1559)辑。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杨延和之子。正德六年(1511)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其记诵之博,著述之丰(百余种),明时推为第一。本书杂采周、秦、汉诸子之

  • 西溪丛语

    三卷。南宋姚宽(1105-1162)撰。姚宽字令威,号西溪,越州嵊县(今属浙江)人。其父姚舜明,绍圣四年(1097)进士,南宋建立后,历官户部侍郎、徽猷阁待制等。姚宽以父任荫补为官,仕至权尚书户部员外

  • 景迂生集

    二十卷。宋晁说之(1059-1129)撰。晁说之,字以道,自号景迂,清丰(今河南清丰县)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苏轼以著述科荐之。曾守成州,因岁旱尽免民税,转运使大怒,督责甚严,因此请求告老还乡

  • 清泉县志

    十卷,首一卷,末一卷。王开运修,张修府纂。王开运,江苏武进人,曾任清泉县知县。张修府字东墅,嘉定人。清泉自乾隆二十一年(1756)始置县。县志创修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知县江恂。至咸丰十一年(18

  • 世要论

    一卷。三国魏桓范(?-249)撰,清马国翰辑。桓范,字元则,沛国人。正始年间官拜大司农,后被司马懿杀死。《隋志》法家有《政要论》十二卷,《旧唐志》作《代要论》十卷。在一些著作中引用《世要论》文字时,又

  • 香山集

    十六卷。宋喻良能(约1182年前后在世)撰。喻良能,字叔奇,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补广德尉,迁国子监主簿。复以国子监博士召,兼工部郎中。除太常寺丞,兼旧职,

  • 闽音研究

    七章。陶燠民著。是书介绍了福州话的声、韵、调系统和仿照国语罗马字制定的“闽话罗马字方案”。叙述了声母类化律(即辅音在双音词非首音节连读时的同化音变规律)、连续变调规律,并用表格形式将福州音与古音、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