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惜抱轩全集

惜抱轩全集

八十八卷。清姚鼐(1732-1815)撰。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旧时或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散文家。乾隆进士,官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四十年。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曾受业于刘大櫆,为“桐城派”主要作家。主张文章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阐扬儒家的“义理”;并以阳刚、阴柔区别文章的风格;同时又发展刘大櫆的拟古主张,提倡从模拟古文的“格律声色”入手,进而模拟其“神理气味”。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属,大抵以程朱理学为归依。著有《惜抱轩全集》、《惜抱轩遗书三种》、辑有《古文辞类纂》、《江宁府志》。《惜抱轩全集》包括文集十六卷、文后集十卷、诗集十卷(包括古今体各五卷)、诗后集一卷(包括词)、诗外集一卷、法帖题跋三卷、《左传补。注》一卷、《公羊补注》一卷、《穀梁补注》一卷、《国语补注》一卷、笔记八卷、《九经说》十七卷、五言今体诗钞九卷、七言今体诗钞九卷。文集十六卷,收文一百八十篇,分论、议、考、序、跋尾题辞、书、赠序、寿序、策问、传、碑文、墓表、墓志铭、记、赋、祭文诸类。文后集十卷,收文一百三十七篇。诗集十卷,收古体诗二百一十四首,今体诗四百三十七首。诗后集收古体诗四首、近体诗八十四首。外集为试贴一卷四十首。笔记八卷,分经、史、子、集四类。《九经说》十七卷,为《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论语》、《孟子》。五言今体诗九卷,收自·初唐至晚唐八十三人,四百七十八首。其中王摩诘四十七首、李太白四十二首、杜子美一百六十首。七言今体诗九卷,前八卷收唐五十七人,二百八十一首,其中杜子美六十首、苏子瞻三十一首。第九卷收宋,主要是陆放翁之诗八十七首,余者三人,四首。有嘉庆三年(1798)至道光元年(1821)刻本,同治五年(1866)省心阁重刻本,中国书店1991年影印本。

猜你喜欢

  • 字典部首音解

    一卷。清冯金鉴(1621-1687)撰。金鉴字心兰,又字藻卿,晚年别号蛰存,浙江桐乡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选庶吉工,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四川川北兵备道。著有《五音反切图

  • 知白堂稿

    十四卷。明翁溥(约1543年前后在世)撰。翁溥,字德宏,诸暨(今属浙江)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谥荣靖。著有《知向堂稿》。是书乃其门人金元立、潘季驯所编。凡十四卷,诗六卷,杂

  • 汉学商兑赘言

    四卷。清豫师撰。豫师,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是书首有自序,后有徐桐附识八则,及金文同、玉庆、刘名誉诸跋。《汉学商兑》为清方东树所撰。豫师之《赘言》认为:方东树所辨虽然很对,但徒争论于文字之间,以讼止讼

  • 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

    一卷。陈代释慧思撰。慧思生平事迹详见《受菩萨戒仪》条。《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是慧思陈永定二年(558)于南光州齐光寺造金字摩诃般若经时所作的发誓愿文。该誓愿文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讲述慧思有生奉佛以

  • 灵棋经

    二卷。旧本或题汉东方朔撰,或谓淮南王刘安撰,《四库全书总目》云:撰者“其说纷纭不一,大抵皆术士依托之词。”《隋书·经籍志》子部五行类载有“《十二灵棋卜经》一卷”。《日本国见在书目》有“《八公灵棋卜经》

  • 亭林文集

    六卷。《余集》一卷。清顾炎武(1613-1681)撰。顾炎武初名绛,字宁人,居亭林镇,号亭林。江苏省昆山人。明诸生,性耿介绝俗。“国朝称学有根柢者,以顾炎武为最”(《亭林文集》序)。顾炎武曾周览名山大

  • 古山集

    四卷。明桂华(约1526年前后在世)撰。桂华,字子朴,湖南安仁人。生卒年不详。正德八年(1513)举人。大学士萼之兄。尝从胡居仁门人张正游,故所学颇为醇正。著有《古山集》。是为其诗文别集,共四卷。四库

  • 十三经注疏锦字

    四卷。清李调元(1734-?)撰。调原字羹堂、赞庵、鹤州、号雨村、童山蠢翁,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乾隆进士,历任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曾因得罪权臣和坤,充军伊犁。聪敏好学,自经史百家以及稗官野乘,靡不

  • 维摩诘所说经义记

    十六卷。隋代释慧远(?-592)撰。慧远,俗姓李,敦煌人。幼年丧父,三岁即欲出家,每见沙门心生崇敬。13岁于古贤谷寺从思恩禅师出家。从大隐律师听《四分律》,用心大苦。周武灭法,潜于汤郡,三年诵法华维摩

  • 盐铁论

    十二卷。汉桓宽撰,生卒年不详。宽字次公,汝南(今河南汝南县)人。博通善文,致力于《公羊传》的研究。汉宣帝时被推举为郎(皇帝的侍从官),后曾任卢江太守丞。昭帝始元六年(前81)二月在汉朝京城长安召开的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