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庵及禅师语录
十卷。明代释智及(生卒年不详)撰。智及,俗姓顾,字以中,别号西麓,自题所居之处为“愚庵”。故所作语录体佛书题名为《愚庵及禅师语录》。智及为吴郡(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出家后住杭州净慈寺。因他学高道深,曾被明洪武帝朱元璋所诏,只因智及病致弱身,才未能赴京见驾。他将平生弘法之愿,所行所言,倾其心血,不辞劳苦,费时笔耕,融于语录一书。书中不乏醒人之语,启人深思之处。如细细研读他所作之书,必有所得。现见载版本有明代崇祯二年己巳刊本。
十卷。明代释智及(生卒年不详)撰。智及,俗姓顾,字以中,别号西麓,自题所居之处为“愚庵”。故所作语录体佛书题名为《愚庵及禅师语录》。智及为吴郡(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出家后住杭州净慈寺。因他学高道深,曾被明洪武帝朱元璋所诏,只因智及病致弱身,才未能赴京见驾。他将平生弘法之愿,所行所言,倾其心血,不辞劳苦,费时笔耕,融于语录一书。书中不乏醒人之语,启人深思之处。如细细研读他所作之书,必有所得。现见载版本有明代崇祯二年己巳刊本。
一卷。《野航诗稿》一卷。《野航文稿》一卷,《附录》一卷。明朱存理(1444-1513)撰,朱存理,字性甫,号野航,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布衣终身,性好藏书,手自抄录,精致不苟。著有《旌孝录》。据文徵明
四卷。宋傅崧卿(生卒年不详)撰。崧卿字子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擢甲科,累官给事中,考功员外郎。《夏小正》本为《大戴礼记》篇目,从《隋书·经籍志》开始,《夏小正》别出一卷于《大戴礼记》之外,并注为戴
一卷。清谭吉璁(详见《延绥镇志》)撰。武举,乃我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中专为选拔武官而设的科目,始于唐代,后历朝皆因之,不定期举行,至明代中期始定武乡试、武会试之制,清代沿袭,考试科目分外场和内场,分别为
十卷。清代释通贤(生卒不详)撰。通贤,俗姓赵,字浮石,当湖(今地不详)人。生有奇特禀性,厌烦薰腥。稍长萌发出家之念,十九岁在越南削发出家,归回故里后,因其父母以独生子苦留,稍又蓄发。后转投佛门,于武原
十二卷。《附录》一卷。明王绅撰。王绅字仲缙,浙江义乌人。待制祎之仲子。《明史》附见祎传。称祎死时,绅年十三。事母兄尽孝友。长博学,受业于宋濂宋濂器之曰:吾友不亡矣。蜀献王聘绅,待以客礼。王绅求献王往云
三卷。清末胡兆鸾撰。胡兆鸾,长沙人,其余不详。《淮南子》为汉淮南王刘安撰。书中说易之处甚多,其观点与后来易说颇有不同之处,有许多是可取的。故胡氏辑淮南子中有关说易之处,并参以其它古注,以期探明周易真谛
二百五十卷。鄂尔泰(1677-1745)等奉敕纂。鄂尔泰,西林觉罗氏,字毅庵,满洲镶蓝旗人。康熙至乾隆时的重要朝臣。康熙时举人,授侍卫,与田文镜、李卫并为胤禛心腹。雍正时,任云贵总督、军机大臣。乾隆时
二十卷。清张溍(1621-1678)撰。张溍字上若,磁州(今河北邯郸)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本书共二十卷,乃其晚年家居时所作。以《千家诗注》为本,而稍节其冗复。集中凡称原注者,
十卷。明赵枢生(生卒年不详)撰。赵枢生字彦材,徽州(今甘隶省徽县)人。据其子赵颐光后跋云赵枢生所著书,皆无锡顾冶排纂成帙。有内编、外编、遗编、别编、赓(续)编,共三十四卷。此别编十卷,则所撰辑故实。跋
一卷。宋洪瑹撰。洪瑹字叔玙,自号空同词客,生卒年不详,里贯亦待考。是集录词十六首。卷末《清平乐·咏渔父》一阕,据《花庵词选》考,当为连久道词,而误入瑹词中。由是《空同词》实为十五首。其词今存数量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