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慕良杂纂

慕良杂纂

四卷。清庄有可(1744-1822)撰。庄有可亦名献可,字大久江苏武进人。诸生。博通诸经传。于《春秋》功力尤深。自言读至二千余遍,能于字数得定岁差法。著有《春秋注解》、《春秋字数义》、《周易集说》等六十二部。此书系作者大量引经据典,以充份的论据阐述自己的义理思想。正如序文所云:“先生恪守庭训,而所进辄过所迨长,益取诸经传,精研义理,参考礼制,句栉字比,求其异同损益之故,使如轨辙之合。浩然无滞于心,然后核诸儒之书,正其是非,而自为之说。”此书内容:卷一,论《春秋》是群书之首,不可不读,要细读,反复读;作者曾读《春秋》二千余遍,深得《春秋》之义理。卷二,以正月初七日为人日开始,以五行观点解释人类社会,论述古史,一字一句借史阐发义理。卷三,以《周官》之鼎有十二物谈起,涉入与义礼有关之“祭祀”、“服饰”、“车驾”以及“殇”之含义。卷四,内容纷杂,谈及诗歌、《诗经》中之“关关雎鸠”、《说文》中某某字等。此书传世者有中华民国十九年(1930)商务印书馆铅印本。

四卷。清庄有可(1744-1822)撰。有可又名献可,字大名,江苏武进(今武进县)人,经学家。诸生,曾客居京城十年,授校中秘书。与张惠言、恽敬、左辅等友善,左辅为其作传,现存集中。有可博通群经,而专攻《春秋》,自称曾读二千余遍,而后诠解、注释。所著说经之书,约有七十种,《春秋》独占三十种。勤学力行,老而弥笃。精研传、疏,曾合集诸儒之书以正其是非,而自作解说,在《易》、《书》、《诗》、《礼》、《春秋》方面都有著述,多达四百余卷。除本书外,重要的还有:《周官指掌》、《春秋注解》、《春秋字数义》、《周易集说》、《毛诗说》、《周官集说》、《礼记集说》等。本书考证群经,多独创见解。尤其新颖的是,认为《诗·风》首篇的题名,不称“雎鸠”,而叫“关雎”,这是因为“关关”是古字,本作“”,“”意犹“两两”,“”字象鸟形,不是鸟鸣声。又“卫徙河南”,认为经传并无明文记载,《左传·闵二年》:“宋桓公以兵逆诸河,宵济”,传意说的是宋师渡河而北,并未说卫国民众渡河而南。因此“漕”、“虚”、“楚邱”,都是卫地,均在河北。证之《春秋》,宋襄公从即位到死,都在卫城楚邱之后,迁帝邱之前,而卫诗有《河广》篇,那么卫未曾渡河可证。认为“鸟鼠同穴”,只是见两山相接,一座象鸟,一座象鼠,并有水源于其中,便以象形而命名。又认为桐柏山,本来当作“同白”,“白”是古“伯”字,“长”的意思,前此本名涂山,大禹治水,会合诸侯,于是改名叫“同白”,读者妄加木旁,并因此称为“桐柏山”,于是把涂山移到现今的定远。认为“厥初生民,时维姜嫄”,《周官》以享先妣,称为追享,那么就是始祖之母,本是无夫而生子。如果始祖还有父亲,那就追不胜追了,无法断定谁为始祖。有可说《春秋》,尤多奇解。如“公伐齐纳子纠”条认为,“子”是未为君时的称呼,“纠”既然书为“子”,当是襄公之子。其时襄公被弑,诸臣想立长君,因此违背与鲁国的盟约而立小白。小白未奉王命,而又弑纠,乃是乱贼,并不仅仅是争权篡位。认为三代置闰一定在十二月之末,这就是《传》所说的“归余于终”。《汉高祖纪》“后九月”,颜监注道:“据《汉书·表》及《史记》,汉末改秦历之前,屡书‘后九月’,则知秦历至汉初,应置闰者。”都安排在岁末,这是还继承了三代的“归余于终”的方法。其论《春秋》之义,尤其完备。但其传上所说“于字数得定岁差法”,却未见其说。书中因求深而有所失误的地方也为数不少。如认为西王母指房后,二南指终南山,即是。书中历诋古文《尚书》、《诗小序》、《周官》、《丧服传》、《尔雅》,对同时好友张惠言的《虞氏易》,也以“拘滞”概之。本书颇开后来疑经风气之先。其自称学者治经,不妨各抒己见,为本书要旨。本书民国十九年由商务印书馆代印,同时还印有《慕良杂著》三卷,第一、二卷考辨论解也多说经之作,第三卷二十二篇是其各种遗书之序,读之可知著者大略。另有活字印本。

猜你喜欢

  • 道峰集

    六卷。明章适(约1561前后在世)撰。章适,字景南,号道峰,兰溪(今浙江兰溪)人,生卒年均不详。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至礼科给事中,因疏请景裕二王出阁讲读,忤旨告归。著有《道峰集》。是集乃是

  • 大学申义

    三卷。清左钦敏撰。是书为勘正真德秀的《大学衍义》所作,为别于《衍义》,故名为《申义》。《大学》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而真氏序目分:帝王为治之序,帝王为学之本。前者仅证明《大学》纲

  • 黔江县志

    五卷首一卷,清张九章修,陈藩垣、陶祖谦等纂。张九章,山西平定人,进士,曾任黔江县知县。黔江县志清初始于柴、孙待桂、郑愈,康熙二十二年(1683)王尔鉴续修之,嘉庆十七年(1812)邑人李祖培再修。其后

  • 先秦韵读

    一卷。清江有诰撰。有诰生平见“音学十书”。有诰此书大例与《群经韵读》同,辑录韵字的古籍自《国语》以下二十四种,加之秦文共二十五种。其中《列子》、《家语》等乃魏晋人伪撰;《穆天子传》、《六韬》、《三略》

  • 莅戎要略

    一卷。旧题明戚继光撰。书无序跋,未知著作年月。内容有“行军条教,”计十三条。“对垒号令”,计八条。“对垒教条”,一条。“守城军法”,八条。“舟师号令”,四条。“发船号令”一条。“行泊号令”,三条。“夜

  • 史地丛考初编

    一册,续编一册,三编一册。《史地丛考初编》辑考证之文十篇:①龟兹语考。说明在西域发现的乙种吐火罗语为龟兹语。②王玄策使印度记。辑唐书并释藏之文、考证王玄策使印度事。此二篇为烈维(Sirevi)撰。③高

  • 五灯会元

    二十卷。宋代释普济(生卒年不详)撰。释普济是其法名,俗姓杨,姚安(今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人。《五灯会元》为佛教禅宗史书。所谓“五灯”系指:1.法眼宗道原撰《景德传灯录》,2.临济宗李遵勖撰的《

  • 南阳府志

    十二卷,明杨应奎纂修,曹鼎、谢崇补遗,张嘉谋校注。杨应奎,字文焕,山东益都人。明正德六年(1511)进士,嘉靖初年来任。张嘉谋(1874-1941),字中孚,自号梅溪钓徒,邑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

  • 翠屏集

    四卷。明张以宁(1301-1370)撰。张以宁,字志道,福建古田人。人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举进士,初授黄岩判官,后进六合尹,坐事免官,滞留江、淮10年。元末征为国子助教,累至翰林院学士,知制诰。洪武二

  • 真意堂文稿

    一卷。清姜宸英(见《湛园未定稿》条。)撰。姜宸英生平此本前有秦松龄序,言宸英奉纂修之命,治装北上时,编辑此集。其中均为中年作品。有一九八三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姜先生全集》(二函二十册)影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