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捃古录

捃古录

二十卷。清吴式芬撰。吴式芬(1796-1856),字子苾,号诵孙。山东海丰(今无棣县)人。道光十四年(1834)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详见《捃古录金文》。他就孙星衍《寰宇访碑录》,补其未备,删其讹复,增商周秦汉以来吉金,编撰成此书,是清代金石目录书中收录资料最多的一种。书前后无序跋,分二十卷为二十册。前三册为三代金石目录,第四册为秦至两汉金石目录,第五册为魏蜀吴晋成后赵前秦金石目录,第六册为宋齐梁陈后魏西魏东魏后周隋金石目录,第七册为唐武德至天祐金石目录,第十册为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吴南唐北汉荆南汉楚闽吴越蜀后蜀南诏金石目录,第十一至十三册为北宋建隆至靖康金石目录,第十四、十五册为南宋建炎至德祐金石目录,第十六册为辽西夏金伪齐金石目录,第十七至二十册为元中统至至元伪周金石目录。前三册金类据《捃古录金文》录入,以字数之多少为先后次序;石类则以年代之先后为次,附于金文之后。第四册以下则金石两类相并,以年代先后为次第;无年月可考者,则视其书体属于何代,即为一类,附于各代之末。所列各目,金类则据王复斋以下各家藏器藏拓,及其所藏所见,悉行录入;石类则根据各家著录,及其所藏所见,悉行录入。全书所收目录,计金类一千七百八十一种,石类一万五千二百三十种,砖瓦类一千一百零五种,木类六种,玉类四种,磁类二种,总共一万八千一百二十八种。各目之下,金类则悉录原文,不能识之镜铭则从缺;两汉以下,并分别记其书体。石类,砖瓦之属悉录全文;石刻则详记其书体、年月及其题额书体、碑阴诸刻,并均注明属于某地,藏于某人。凡据摹本列入者,亦注明从某书或某人的摹本。在他以前有误释误记者,他则加以考证和订正。吴氏以前各家,凡撰写金石目录之书,均未有如此详备者。其成书年月,未经叙及;刊书年月也未注明。因而不知书中所列之目,其所藏或所见,迄于何时为止。但根据推测,本书约成于咸丰三年(1852)以后,同治十三年(1874)以前。

猜你喜欢

  • 周易拨易堂解

    二十卷。清刘斯组撰。刘斯组字斗田,新建人。雍正二年(1724)举人。官任杞县知县。此书前有记略,记载著此书时,其侄梦见阁上有朱色“拨易阁”三个字,因此才将其书命名为《周易拨易堂解》。其事颇涉幻杳,似乎

  • 五台县志

    八卷,首一卷。清周三进纂修。周三进字天骧,江苏淮安县人,出身选贡,康熙二十三年(1684)任五台县知县。按台邑以台山而得名,幅员五百余里,高峰深壑过其半,土地虽瘠,地形险要。其志创修于金天会间,明永乐

  • 三正考

    二卷。清吴鼐(详见《易象约言》)撰。此书为研究《春秋》历法所作。《春秋》一书所采用之历法,汉晋诸儒皆以为周正,至唐刘知几《史通》始提出用夏正之说。宋代大儒程颐因《论语》载有孔子“行夏之时”一语,遂提出

  • 垂训朴语

    一卷。明陈其德(生卒年不详)撰。陈其德,字太华,桐乡(今浙江省桐乡县)人。生平事迹不详。据此书卷中“灾荒纪事”条,称其生于万历初年,而书中之记却作于崇祯十四(1641)、十五(1642)两年,由此断定

  • 徐寿臧年谱

    一卷。清徐士燕(1819-?)编。士燕字谷孙,为谱主之子。谱主徐同柏(1775-1854),字寿臧,浙江嘉兴人。同柏是张廷济之甥,又师事廷济,共治金石之学,交往颇为亲近,著有《从古堂款识学》、《焦山周

  • 十三经注疏锦字

    四卷。清李调元(1734-?)撰。调原字羹堂、赞庵、鹤州、号雨村、童山蠢翁,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乾隆进士,历任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曾因得罪权臣和坤,充军伊犁。聪敏好学,自经史百家以及稗官野乘,靡不

  • 毛诗正韵

    四卷。清丁以此(1846-1921)撰。以此字竹筠,山东日照县人。年十八从许翰学,专攻音韵训诂。三十一岁始治毛诗,以古音读毛诗,教授子弟。著有《毛诗正韵》,《韵例》。是书参考王念孙、孔广森二家之说,将

  • 元朝名臣事略

    十五卷。元苏天爵(1294-1352)撰。苏天爵字伯修,学者称滋溪先生,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国子学生出身,官至浙江行省参知政事、礼部侍郎等职。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奉命领兵镇压,病死军中。他熟习辽、金

  • 林外野言

    二卷。《补遗》一卷。元郭翼(1305-1364)撰。翼字羲仲。昆山(今属江苏)人。自号东郭生。又称野翁,而名其集为《林外野言》。翼另著有《雪履斋笔记》。翼学识渊博,终生不得志,故偃蹇学官,刻意于诗文。

  • 经世名言

    十二卷。清苏宏祖(?-1664)撰。苏宏祖字光启,汤阴(今辽宁省辽阳)人。清顺治进士,隶汉军正红旗,崇德三年(1638)由举人授户部启心郎,世职牛录章京,顺治元年(1644)授河南、河北道,福建兴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