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文则

文则

二卷。宋陈骙(1128-1203)撰。陈骙生平详见《南宋馆阁录》辞目。据《太平御览》引挚虞《文章流别论》称:“文章句法,推本六经,兹其权舆也。”刘知几《史通》特出《摸拟》一篇,于貌同心异、貌异心同辨析特精,是又不以句法求六经。陈骙此书卷首有南宋乾道六年(1170)自序。分上、下二卷,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目,共六十二则。书中力主“发于自然”,“以意为主”,“辞有缓有急,有轻有重,皆生乎意”,对“搜摘古语,撰叙公事”则予以反对。要“理周”与“文简”统一,并“以蓄意为工”。但要“言简而不疏,旨深而不晦”。文要“上下相接,若继踵然”和“数人行事”。对章法曰,“载事之文,有上下同日之法”,“载言之文,又有答问”。所论章法修辞是本书较有价值的。认为“文有助辞,犹礼之有傧,乐之有相也。礼无傧不行,乐无相不偕,文无助则不顺”。指出“文有数句用一类字,所以壮文势广文义也”和“诗人之用助辞,辞必多用韵”效果不一。还论及了“重复”、“对偶”、“倒语”、“病辞”、“疑辞”、“比喻”等。其尤重“比喻”,称“易之有家,以层其意,诗之有比,以达其情,文之作也,可无喻乎”。要“博采经传”,列举了“直喻”、“隐喻”、“类喻”、“诘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等十类。本书自明、清以来有多种刊本流传,后《丛书集成初编》亦曾据《宝颜堂秘笈》本收入。有明南临刊本、《唐宋丛书》本、《秘笈》本、《格致丛书》本、《台州丛书》本、《文学津梁》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文则》校点本,与《文章经义》合刊为一。

猜你喜欢

  • 刘涓子鬼遗方

    五卷。宋龚庆宣(生卒年不详)辑。龚庆宣,生平事迹未详,一称齐人,概生于南北朝宋、齐之间。此书传说为晋末人刘涓子得自异人所授,原为十卷,后散佚。宋时有残本五卷,另有一卷本,为《刘涓子治痈疽神仙遗论》。龚

  • 三余集

    四卷。宋黄彦平(约1141前后在世)撰。黄彦平,字秀岑,号次山,丰城(今江西丰城县)人。生卒年不详,登宣和进士。靖康初(1126),因与李纲善,贬官。建炎初,官至吏部郎中,出提点湖南刑狱。其集“三余”

  • 尧峰文钞

    五十卷。清汪琬(1624-1690)撰。江琬,字苕文,号钝翁,又号尧峰、玉遮山樵。江苏长洲(今苏州)人。顺治十二年(1655年)进士,曾任刑部郎中、户部主事等职。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

  • 孝经集传

    四卷。明黄道周(1585-1646)撰。黄道周事迹详见《易象正》条。该书作于道周受廷杖下狱之时,盖起草于崇祯十一年(1638),完成于十六年(1643)。该书宗旨在于阐明《孝经》五大义:“本性立教,因

  • 康斋文集

    十二卷。明吴与弼(1391-1469)撰。吴与弼,字子傅,号康斋,崇仁(今属江西)人。永乐七年(1409)赴南京省亲,从学于杨溥。因获读朱熹所编的《伊洛渊源录》而立志学习理学,发愤读书。天顺元年(14

  • 集验背疽方

    一卷。宋李迅(生卒年不详)撰。李迅,字嗣立,南宋时泉州(今属福建省)人,官大理评事,以医著名,尤精外科。李迅持心近厚,医德高尚,广收方书,多蓄药味,有问方者必告,有求药者必予,毫不吝啬,积平生经验,潜

  • 易象集解

    十卷。清黄守平著。黄守平字星阶,号茝田,山东即墨人,道光十八年(1838)岁贡。此书为象数派易学专著,以明易象为主。书中所引多为汉晋及清代各家之说,并融会贯通,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因此所引不免有不能悉

  • 真志堂诗集

    五卷。清仝轨撰。仝轨字本同,清郏(今河南郏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举人。天资聪颖,学识渊博,对诗文功力尤深。晚年精研洛闽之学,从学者日增,称谓平山先生。著有《真志堂诗集》。此集凡五卷,卷一为五言古诗八

  • 集异记

    ①南朝宋郭季产撰。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该书史不存目,亦不知其卷数和亡于何时,唐宋诸类书中有征引,或题撰人为郭季产。此书无古辑本,鲁迅《古小说钩沉》录其遗文十一条,其中有五条鬼怪故事,四条宣扬卜筮之术、

  • 嘉禾问录

    一卷。明唐枢(详见《宋学商求》条)撰。唐枢于嘉靖十一至十二年(1532-1533)间讲学于嘉兴,由其门人将其所讲录为此编。初名《四书杂问》,后由邑令周显宗改题《嘉禾问录》。书中所言格致心性诸说,率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