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传灯

易传灯

四卷。宋徐总干撰。是书《宋志》及诸家书目俱不著录,朱氏《经义考》亦不载其名。此本采自《永乐大典》,后李氏刻入《函海》而佚其名。归安陆氏《藏书志》依序题曰徐总干。总干乃官名,而非人名,今姑仍之。徐氏子子东《序》谓其父尝师事东莱吕先生祖谦,说斋唐先生仲友。四库馆臣考《宋史》,徐侨尝受业于祖谦,著《读易记》、《尚书括旨》等书。东莱门人又有徐侃、徐绰,《序》无明文,不能定其为谁。《序》中又述其父撰作是书之缘由、大旨,略云:见诸师友璧间伏羲先天八卦图象,笃志学易,佩服师训,早夜究心。薄功名利禄而安恬退隐居易堂,精研先天之学,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系国家兴衰治乱之时用,宝庆间(1225-1227年)遂作《周易大义》,继作《衍义》,续作《传灯》,“究先哲之微言,期后学于同归”。又虑子孙众多,皆欲淑以斯文,故作是书。由此知其书名“传灯”,意欲传其易之家学也。然《四库提要》讥曰:“传灯本释氏之语,乃取之以名经解,殊为乖剌。”通观全书瑕瑜互见,如书中不信系辞,云系辞下传易之为分三章,皆汉儒易纬之文,讹为夫子之作,以诳后世,此说本之于欧阳永叔,大谬。又书中言易数参以五行家言,未免驳杂。然书中也不乏精义,足资采录。如八卦总论十六篇,参互以求,颇能得易之类例。解大壮、大有、夬、乾诸卦,《四库提要》赞其剖析微细。又谓易之取象,该三代制度。如比卦九五言“王用三驱”,与古礼“王田不合围,三面而驱”合。巽卦九二言“用史巫,纷若”,此与古有太史、男巫、女巫之制合,论“易”、“礼”之相通,言而有据,不徒凿空之论。此书版本据邵氏《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载有《函海》本、《经苑》本。又有清传抄《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也收有此书。

猜你喜欢

  • 玉堂杂记

    三卷。宋周必大(1126-1204)撰。周必大,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子充,一字弘道,号平园老叟。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中博学宏词。授徽州司户参军。孝宗时任起居郎,迁权中书舍人。历枢

  • 仪礼古文今文考

    一卷。清程际盛撰。际盛原名炎,字焕若,号东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乾隆进士,历官内阁中书,监察御史。初学诗于沈德潜。奉职三十余年,退而闭门专治经学,亦通音韵训诂。著有《骈字分笺》、《续方

  • 读庄子札记

    一卷。清陶鸿庆(详见《读老子札记》)撰。此书是陶鸿庆《读诸子札记》第二种,是以训改《庄子》一书中个别字句的错误为宗旨。其释《养生主》:“己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句中的“已”字,认为应该读成“至人无己”

  • 玉鸡苗馆丛书

    八种,二十五卷,附录三卷。清邹凌翰编。邹凌翰高安(今江西省高安县)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丛书所收八种为清赵执信《声调谱》三卷、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一卷、梁钟嵘《诗品》三卷、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二卷、

  • 左传浅说

    二卷。清皮锡瑞(详见《尚书大传疏征》)撰。作者治学侧重今文经学,站在今文经学家的立场上,对《左传》及杜预注提出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左传》不解经,并批评杜预等人以邪说诬《春秋》。但作者也不全盘否定《左

  • 诗疑

    二卷。王柏(1197-1274)撰。王柏字会之,初号长啸,后改鲁斋。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南宋经学家,朱熹三传弟子。宋理宗时为丽正、上蔡两书院师,后为国子祭酒。死后朝廷给予谥号文宪、列享两庑的褒扬。

  • 临汉隐居诗话

    一卷。宋魏泰(详见《东轩笔录》)撰。是书专论唐宋诗人的诗歌创作。卷中编次,记事与议论相间。然每及诗人,于唐则推崇杜甫,而贬斥白居易、元稹、孟郊、贾岛;于宋则独推王安石之佳句,而恨欧阳修之诗缺少余味,讽

  • 春秋亿

    六卷。徐学谟(1522-1593)撰。徐学谟字叔明,嘉定(今属上海市)人,明代文学家、经学家、史学家。嘉靖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徐氏平生著述,除自此外,还有《世庙识余录》、《万历湖广总志》、《春明稿》、

  • 论史口说

    二卷,清朱次琦撰。朱次琦(1807-1881),字雅圭,号子襄,广东南海人,道光丁未(1847年)进士,咸丰2年(1852年)任山西襄陵知县,爱民若子,旋引疾归隐,在九江镇礼山草堂讲学二十余年,以启迪

  • 小尔雅义证

    ①十三卷,附《补遗》一卷。清胡承珙撰。胡氏生平见“尔雅古义”条。是书成于道光七年(1827年)。胡氏自序云:“曩见东原戴氏横施驳难,仅有四科,予既援引古义,一一辨释,因复原本雅故,区分条流;又采辑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