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小帖

易小帖

五卷。清毛奇龄说《易》之语,由其门人编次成书。毛奇龄所著的经解,只有《仲氏易》和《春秋传》两种是他亲自编写,其余均出自他的门人之手,因此其中加入了门人之语。此小帖共有143条,全讲《易》之杂说,与《仲氏易》相互引伸。朱尊彝《经义考》说:“皆西河氏说《易》之可议者。”其书征引前人的训诂,纠正近代说易的偏失,对王弼、陈抟二派的攻击最为激烈有力。其间虽难免含有强词漫衍,以博济辨的地方,然而自明代以来,申明汉儒之学,使儒者不敢用空言说经,实毛奇龄开其先路。此书论《子夏易传》和《连山》、《归藏》,特别详实。第五卷所载均为商榷《仲氏易》的言论,初本原附在《仲氏易》后面,后来移入此编。旧目本十卷,今本五卷,大概是他的门人收录编集时有所删减。考其弟子盛唐所为《西河传》,又说《易小帖》八卷,大概是十卷删减为八卷,后又删减为五卷。收入《四库全书》。有《西河合集》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易学丛刊》有影印四库本。

猜你喜欢

  • 拙尊园丛稿

    六卷。清黎庶昌(1837-1897)撰。黎庶昌,字莼斋,贵州遵义人。廪贡生。同治元年(1862),特赏知县,派曾国藩大营,与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合称曾门四弟子。光绪二年(1876),郭嵩焘出使欧洲,

  • 分类字锦

    六十四卷。康熙六十一年官撰。清圣祖康熙皇帝御定。本书采集古籍中成语,裁为骈偶,分类编辑而成的。每类之中,以二字,三字,四字为顺序。每条之下,又详引原书。类书全用对句的形式,始于隋朝杜公瞻的《编珠》。但

  • 海云堂文钞

    二卷。清严学淦(生卒年未详)撰。严学淦,约嘉庆道光前后在世。籍里仕履见《海云堂诗钞》条。严学淦以贵公子,从其父士熔于四川。集中纪事之作,足证当时轶闻。其四川松藩镇总兵马良柱传、札克塔尔神道碑,及其父筠

  • 经说管窥

    一卷。清末王士濂撰。士濂字望溪,江苏省高邮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个别地方有一定见地。如《春秋·闵公元年》:“季子来归。”杜预注:“季子忠于社稷,为国人所思,故贤而字之。”士濂认为,季友并非鲁之

  • 说文字原韵表

    一卷。清胡重(生卒年不详)撰。胡重字鞠圃,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精于小学,尝校《干禄字书》及《惠氏校本说文》。是书用李焘《五音韵谱》始“东”终“甲”之韵,取五百四十部首而编之,无说解,无注释。其自序谓

  • 东牟集

    十四卷。宋王洋(约1139前后在世)撰。王洋,字元渤,山阳(今江苏淮安)人。生卒年不详。宣和六年(1124)进士。绍兴初,累官起居舍人、知制诰、直徽猷阁,历典三郡。韩淲涧泉日记称:“洋在信州城,居有荷

  • 蛮书

    十卷。樊绰撰。樊绰,生平不详,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到安南(今越南河内),为安南经略使蔡袭幕僚。时值南诏第三次进攻安南,交趾一战,蔡袭全家和随从70余人战死,樊绰长男樊韬及家眷14人一并陷没。樊绰于

  • 昌武段氏诗义指南

    一卷。宋段昌武(生卒年不详)撰。段昌武字子武,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官朝奉郎,著述还有《丛桂毛诗集解》、《读诗总说》等。《诗义指南》的写作目的是为科举时代应试的人发挥题义而作辅导材料(见朱彝尊《经义考

  • 越镌

    二十一卷。明王在(生卒年不详)撰。晋在晋生平详见《兰江集》(辞目)。是集凡二十一卷。前面有黄汝亨、陈懿典作的序文。前三卷为古今体诗,后十八卷皆为杂文。乃万历年间在浙江杭州为官时所刻,因而以《越镌》名其

  • 阜城县志

    二十二卷,首一卷。清陆福宜修,多时珍纂。陆福宜,江苏泰兴人,监生,曾任阜城县知县。多时珍,字玉岩,号鹿卿,康熙解元,官至内阁撰文中书舍人。雍正十一年(1733)陆福宜任阜城县知县后,遂集邑人纂辑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