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公羊传注疏

春秋公羊传注疏

二十八卷。徐彦(生卒不详)撰。此书最早著录于宋《崇文总目》。《崇文总目》称“不著撰人名氏,或云徐彦”。北宋董逌《广川藏书志》也说:“世传徐彦,不知时代,意在贞元、长庆之后。”《四库全书总目》以此书“邲之战一条,犹及见孙炎《尔雅注》完本,知在宋以前;又葬桓王一条,全袭用杨士勋《穀梁传疏》,知在贞观以后;中多自设问答,文繁语复,与丘光庭《兼明书》相近,亦唐末之文体。”故从董逌说,定为唐人。何休《解诂》释传而不释经,此书则专疏何休之《解诂》。何氏《春秋》之学,亦多赖此书而完备。如何休三科九旨之说,他书不载,即赖此书所引何休《文谥例》而详。其他诸如“五始”、“六辅”、“七等”、“二类”、“七缺”之说,亦赖此书所引何氏说而明。又此书引闵因《叙》云:“昔孔子受端门之命,制《春秋》之义,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九月经立。”此与《左传》与《史记》所云完全不同。虽其可靠性尚有疑,但仍可视为旧说,故后儒多以此为《公羊》学基本观点之一。如此之类,此书所保存的旧说亦不少。晁公式《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此书三十卷,今本只二十八卷。《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可能是“或彦本以经文并为二卷,则冠于前,后人又散入传中,故少此二卷”。现存宋刻十行本、宋刻元修本、元刻明修本、嘉靖李元阳刻《十三经注疏》本、崇祯八年毛氏汲古阁刻本、清阮元《十三经注疏》本、《四部丛刊》据宋建安余仁仲本影印、《西部备要》本。

猜你喜欢

  • 华岳全集

    十三卷。明曹士抡撰。曹士抡,官华阴县知县。《华岳全集》明万历刻本,共十三卷。分二十二类。首图说。次峰麓名胜纪。次物产。次灵异。次封号考。次祭告文。次文。次碑记。次碑铭。次纪略。次状书。次辩。次颂。次赋

  • 周易人事疏证

    十二卷。清章世臣撰。此书分正编八卷,续编四卷。宋代李光地、杨万里曾分别著《读易详说》、《诚斋易传》。对周易逐卦逐爻征引史事进行阐述。而于经义训诂、阴阳消长、易理原本则略而不说。章氏又承袭李杨著作体例,

  • 祥符文献志

    十七卷。明李濂(1488-1566)撰。李濂字川甫,号嵩渚,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明文学家、学者。正德进士。授沔阳知州,累擢山西佥事。嘉靖间免归。家居四十年,肆力于学,以古文名于时。有《医史》、《汴京

  • 晋安帝阳秋

    即《王韶之晋安帝纪》。

  • 顺治丁酉北闱大狱纪略

    一卷。清不著撰人名氏,排印本旧题信天翁撰。信天翁真实姓名未详。《顺治丁酉北闱大狱纪略》记顺治十四年(1657)顺天乡试科场舞弊大狱。清初科场仍沿明季积习,贿赂关节,恬不为怪。是年乡试,考生两千余人,中

  • 崇祯尽忠录

    三十二卷。明高承埏(详见《自靖录考略》)撰,其子佑订补。该书记明末清初殉忠之臣,自崇祯以来至顺治三年(1646)止。为不至混淆传讹,承埏亲历四方搜求遗轶。书成时,承埏已八十余岁,雕板未半而卒。原书字迹

  • 勾股割圆记

    三卷。清戴震(1724-1777)撰。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人。1744年撰《策算》一卷。1752年开始跟江永(1681-1762)学算,1755年撰《勾股割圆记》三卷。1762年举人。1773年开四

  • 西泠五布衣遗著

    五种,二十二卷。清丁丙(详见《武林掌故丛编》)。丛书收丁丙乡人先哲诗文著作五种:吴颖芳《临江乡人诗》四卷《拾遗》一卷、丁敬《砚林诗集》四卷《拾遗》一卷《印款》一卷、金农《冬心先生集》四卷《续集》一卷《

  • 听■楼集帖

    六卷。清潘正炜辑。潘正炜字季彤,收藏之富,甲于东粤。此帖是道光二十八年(1848)刻成,所收从魏晋至明末,共八十余家,钟繇、王羲之之帖,大都出自石本,所以也很可观。唐人石本与墨迹兼有,而多不可信,如李

  • 花溪集

    三卷。元沈梦麟撰。梦麟,字原昭。生卒年不详。吴兴(今浙江湖州)人。顺帝至元五年(1339),举乡荐。授婺源州学正,迁武康令。至正中,解官归田。明初以贤良征召,不就。后应聘为浙闽校文、会试同考。梦麟与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