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简书刊误

春秋简书刊误

二卷。清毛奇龄(详见《仲氏易》)撰。此书是清人校勘《春秋》经文取得成绩之第一部。毛氏认为,《春秋》经书是依据鲁史简书修成,而《左传》则是依据各国史记之策书而作。《公羊》、《穀梁》“两家杜撰,目不见策书,徒以意解经,故经多误字,而《公羊》且复以里音市语谰謱其间,其所存圣经已非旧矣”。故其书以《左传》为主,而附载《公羊》、《穀梁》之异文,辨正其谬。其书舍《左传》之经文而从《公羊》者,只有襄公十二年“卫侯出奔齐”一条。毛氏认为,《公羊》、《穀梁》是口耳相传,未见策书,而口耳相传必然会产生“声转之误”,此为毛氏考证的基点之一。如隐公元年《经》“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公》、《穀》“蔑”俱作“昧”;隐公四年《经》“卫州吁弑其君完”,《穀》“州”作“祝”,毛氏皆认为是声转之误。他如考定会袲不当有齐侯;单伯送王姬,不应作逆;公伐齐纳子纠,不应无“子”字;齐人歼于遂,不应作瀐;襄五年救陈,有郑世子华;栾书救郑,不应作侵郑;齐栾施不应作晋栾施;叔孙婼不应名舍;卫赵阳不应作晋赵阳之类,皆有根据。至于经书“冬,宋人取长葛”,《左传》却作秋,毛氏但知经传不符,不知《左传》记宋事用商正,商正之秋正当周正之冬;庄公六年《经》“齐人来归卫俘”,而王传皆作“宝”,毛氏引《尚书》序“俘厥宝玉”,认为囚人曰俘,而取宝亦曰俘,不知宝古文作,经文之俘,乃隶定时之讹,三传不误而经文误,如此之类,不免白璧之瑕。现存《西河合集》本、阮刻《经解》本。

猜你喜欢

  • 仁斋直指方论

    见《仁斋直指》。

  • 读左一隅

    三卷。清姚东升撰。东升字晓山,绣水(今浙江嘉兴)人,生平事迹不详。据编首杨炳图序及东升自序,知为乾隆、嘉庆时人。此书成于嘉庆二十二年丁丑,共上中下三卷,合为一册,为东升手稿本。其书不完全解释全经,但有

  • 是非学体要

    三卷。美国狄考文(详见《形学备旨》)、赫先志(即赫士,详见《声学揭要》)合译。是基督教伦理学专著。全书分三卷,卷一论是非原理;卷二论遵理之善;卷三论遵命之善。从内容分类而言,前一卷讨论是非之体,即理论

  • 有福读书堂丛刻

    十七种,三十六卷。清吴引孙编。吴引孙字茨甫,仪征(今江苏仪征)人。生卒年不详。清代藏书家。据其自序云:“余不敏,不敢谓祸福感应,非神道设教之征权,亦不敢谓小学格言,非圣贤成德之先路。爰不揣迂陋,于藏书

  • 魏了翁周易集义残本

    五十五卷。宋魏了翁撰。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卬州(今南洋一带)人,官至佥枢院事。其事见于《宋史》本传(详见《周易要义》条)。明万历间张萱重轩《中兴馆阁书目》收有《周易要义》,不言《周易集义》,独《宋书

  • 王节悯公遗集

    二卷。《附录》一卷。明王道焜(约1628年前后在世)撰,王道焜,字昭平,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天启元年(1621年)举于乡,后迁南雄同知,因知光泽县时境内安定,有政声,后死于战乱。乾隆四十

  • 云溪集

    十二卷。宋郭印(约1126年前后在世)撰。郭印,字亦不详,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人。生卒年不详,政和中进士,历任县令,晚始退居。性嗜水竹,经营二十载,始得一亩之园。云溪乃其别墅之名。其诗才地

  • 六观楼文集拾遗

    一卷。清许鸿磐(约1762-?)撰。许鸿磐字渐达,号雪峤。济州(今山东济宁)人。卒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以后。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历官指挥、安徽同知泗州知州等职。著有《方舆考证》。考订详

  • 侨吴集

    十二卷。《附录》一卷。元郑元祐(1292-1364)撰。元祐字明德。遂昌(今属浙江)人。曾任浙江儒学提举。卒于官。元祐家本遂昌,而流寓平江四十年。因而其集名称侨吴。(元祐另有《遂昌杂录》,名遂昌,以示

  • 大同府志

    三十二卷,首一卷。清吴辅宏修,王飞藻纂,文光校补。吴辅宏,安徽歙县人,出身贡生,乾隆三十五年(1770)任大同府知府。文光字华亭,满洲正白旗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任大同知府。该志旧有明正德十年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