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楚辞节注

楚辞节注

六卷。附《楚辞叶音》一卷。清姚培谦(1693-1780)撰。姚培谦,字平山,号鲈香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雍正中保举人材,不赴。好交游,名满江左。著有《楚辞节注》、《增集左传杜注》、《经史臆见》、《李义山诗笺注》等。《楚辞叶音》,清刘维谦(生卒年不详)撰。刘维谦,字双虹,号友萍。《节注》所收除朱熹《楚辞集注》二十五篇屈原诗作外,又从林云铭说,将《招魂》、《大招》归于屈原作品而收入书中。卷前有乾隆六年(1741)张奕枢序,姚氏例言八则,目录(卷一《离骚经》,卷二《九歌》,卷三《天问》,卷四《九章》,卷五《远游》、《卜居》、《渔父》,卷六《招魂》、《大招》)。注释体例为:每篇小题后,节录朱熹《集注》该篇小序,将《集注》章解分解为句解,小字夹注于当句之下,字音注于该字之下,以空格标出《集注》章的区分处。采取朱注外他家说法,注明姓氏并围以黑线标明。评注大意、章法等以“〇”号标别。此书一仍朱注,所不同者有四。一是“节繁举要”,二是对朱注“未详置之”的,除以王逸之说补充外,“偶从旁搜得之”为“开释蒙童”,三是删去朱注赋、比、兴之说,四是在叶韵上,“若龃龉不合之甚者,仍当依朱子,又或稍有变易”(均见《例言》)。可知此书,基本遵从朱说。《楚辞叶音》一卷。刘氏将《楚辞》各篇韵读不合后世音叶者242字摘出,以反切注音,或标声调同异。分《离骚经》、《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九目,大抵本朱熹之说,无所发明。书末有姚培谦30字识语。版本有清乾隆六年(1741)自刻本,北京、浙江、福建图书馆,清华大学、山西大学藏。乾隆五十七年(1792)上洋博斯堂刊本,姜亮夫藏。

猜你喜欢

  • 筠廊偶笔

    二卷、二笔二卷。清宋荦(1634-1713)撰。宋荦字牧仲,号漫堂,河南商丘人。他兴趣广泛,喜爱诗文、藏书、绘画。十四岁时被任为侍卫,1664年授湖北黄州通判,1688年任江西巡抚,1705年奉召进京

  • 切韵指掌图

    二卷。传本卷首有署名宋司马光的序文,过去很多人认为本书为司马光所作,宋董南一《切韵指掌图序》云:“图盖先正温国司马文正公所述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切韵指掌图》,宋司马光撰。其‘检例’一卷,

  • 消夏百一诗

    二卷。清叶德辉(1864-1927)撰。此书成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名《消夏百一诗》,则承张丑鉴《古百一诗》之例。此集为咏画一类诗选集。始于沈周终于何维朴。注中采辑诸贤遗闻佚事,足以论世知人,非

  • 易学筮贞

    四卷。清赵世对撰。赵世对字襄臣,衢州人。该书论《易》为卜筮之书,所以虽经秦火而能流传下来。因为“谓以筮而贞万世之变”才命之曰“筮贞”。该书不载经文,只采用先前儒家议论、分类编辑而成书。第一卷为“缀集本

  • 金光明经文句

    十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金光明经文句》是对《金光明经》的注释。《金光明经》是由北凉昙无谶译,共四卷。说诵读流布此经的国土,将受到四大天王的保护。此文句由智讲说,弟子

  • 鹿忠节公年谱

    二卷。明陈鋐辑。陈鋐明末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谱主鹿善继(1575-1636),字伯顺,直隶定兴(今属河北)人。万历进士,崇祯初任太常寺卿,后乞归。崇祯九年(1636年),清兵攻定兴,善继入城守御,城

  • 闻喜县志

    ①七卷。清苏本眉修,王体言纂。苏本眉字剑浦,山东济南人,顺治初年由平阳府通判署闻喜县知县。王体言,邑人。按闻喜晋为宗邑,自董孤操觚以来,山川土田,风习物采,无不以望国著。其间人物文献之盛兴,亦非他邑可

  • 拜经堂丛书

    十种,六十一卷,附录二卷。清臧庸(1767-1811)编。臧庸本名镛堂,字在东,号拜经,经学家臧琳玄孙,江苏武进人。从师卢文弨,并从钱大昕、段玉裁等讨论学术。曾帮助阮元汇辑《经籍籑诂》等。十种有《拜经

  • 楚漕江程

    十六卷。清董恂撰。董恂(?-1892)原名醇,字蕴卿。江苏甘泉(今江都)人。道光进士。咸丰十年(1861)授户部右侍郎。次年兼署兵部左侍郎、三口通商大臣。同治四年(1865)任会典馆总裁、户部右侍郎,

  • 毛诗义驳

    一卷。三国魏王肃撰,清马国翰辑。《隋书·经籍志》著录《毛诗义驳》八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毛诗杂义驳》八卷,均已佚。马国翰序云:“王肃注《毛诗》以《郑笺》有不合于毛者,因复为此书。曰《义驳》者,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