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永宁州志

永宁州志

清胡朝宾修,高首标纂。胡朝宾,河北钜鹿县人,出身贡士,顺治九年(1652)任永宁州知州。其志在明朝时毁于兵火,不可考究。胡朝宾掌永宁州时,举修志之事,叹旧志无存,虽搜罗散佚,仅得四十五篇。其在书前序中言:“余于簿书之暇,延访长老,博采旧闻,残篇断简,获煨馀之半焉。因得览曩时户口之审,田赋之隆,与夫选举之联映,忠孝贤达之接踵,尝废卷叹曰,此固曩时之盛也。今不可复见已。遂采辑旧闻,增益时事,无征不录,无隐不搜。”于顺治十三年(1656),终成《永宁州志》。全书不分卷,分八纲,为:方舆志:图考、沿革、疆域、山川、形胜、风俗、方产、古迹、陵墓;建置志:城池、坛壝、学校、社学、庙宇、公置、恤典、坊表、街巷、都里、河堤、墩堡、市镇、堡寨、桥梁、铺递、寺观;食货志:户口、田赋、均徭、税课;秩官志:州守佐、名宦、学正训;选举志:甲科、乡科、恩岁贡、恩荫、例贡、武科;人物志:乡贤、孝义、贞烈;艺文志:诗记;杂述志。该志长处,即永宁文献得以流传。然疏略遗漏之处甚多。②八卷。清谢汝霖纂修。谢汝霖字用弼,福建长乐县人,出身举人,曾任陕西延川县知县,廉能卓异。康熙四十年(1701)任永宁州知州。上任未及半载,兴利涤弊,吏服民安,堪称名宦。《永宁州志》康熙四十一年(1702)刻本。此编上距旧志一百余年,文献佚亡零落,未足依据,实为不易。书中疏略遗漏之处,在所难免。如职官志中,北周的虞庆则,唐朝舒王李元名,皆有功德于民,而此志均不载。相其可称之处有二,一是沿革目,旧志全佚,此志则从正史中,一一考出,列表以明之;二是兵防一目,旧志只字不载,此编就康熙兵防情况,详为补列,虽旧日制度不可得而考,而当时实情亦可得而明。此志尚有嘉庆、同治间增补重印本流传于世。③三十二卷。清姚启瑞修,方渊如纂。姚启瑞字缦云,安徽桐城县人,出身监生,光绪五年(1879)由浑源知州调署永宁州事。《永宁州志》光绪七年(1881)刻本。此编上距旧志一百六十余年,尚能博搜广访。翻译旧志、详审考证外,凡旧志缺略者,皆取乾隆本《汾州府志》以补录,参取成书。其核审当,考证博洽,可供阅读。

十六卷,清李重发修,高日华、联丰增修,刘汉镇增纂。李重发,云南鹤庆州人,进士,道光五年(1825)任知州。高日华,号蔚青,云南昆明人,进士,光绪八年(1882)任知州,倡修州志未成,移置柳城,不及一月卒于任。联丰,号裕斋,正白旗人,光绪九年(1883)任知州。刘汉镇字静珊,永宁州(今广西永福)人,同治九年(1870)举人。考永宁,明洪武间改名古田县。弘治五年(1492)壮族首领率农民起义,正德间壮族韦银豹起兵,占领古田县城,转战十余州县,屡败官兵,给明朝极大打击。隆庆初年,明朝调集大批官兵,镇压了历时五十三年之久的农民起义,以后平定之功,改古田县为永宁州。民国二年(1913)改为永宁县,三年(1914)改称古化县,二十年(1931)改名百寿县,1952年撤销并入永福县。州志创始于嘉庆间刘登瀛,道光五年李重发任永宁知州,复修州志,据明崇祯间州守马光的钞本《纪略》,参与旧志和《通志》,删繁补缺,考订详明,志成于道光六年(1826)。光绪九年,知州联丰集州中人士,摭拾旧闻,仍前牧李重发创修之旧,补续成编,悉依原本录之,新增处下注“新增”二字。历一年多,于光绪十一年(1885)刊刻成书。《永宁州志》全志共十六卷。卷首联丰序、李重发原序、刘登瀛草序,卷一新旧凡例、图纪、增训典,卷二至卷三舆地志,卷四至卷六建置志,卷七田赋志,卷八至卷十职官志,卷十一兵防志,卷十二选举志,卷十三人物志,卷十四至卷十六艺文志。此志艺文志中载殷正茂《平定古田记》、张翀《平古田大功碑》、林廷机《讨平古田记》、唐执中《古田升州记》等,是研究明代广西壮族农民起义及少数民族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有民国间石印本。

猜你喜欢

  • 孔北海集

    一卷。汉孔融(153-208)撰。孔融字文举,鲁国(今山东西南)人。孔丘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一。少慧,性孝友,好学博览。年十岁,见李膺,膺与宾客均奇之。独太中大夫陈韪讥他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他

  • 延寿第一绅言

    一卷。旧本题宋愚谷老人(生平事迹及名姓均不详)撰。此书所述之要旨,论摄生以绝欲为第一义,力辟三峰采战之术。所引多为前人续论,又及储泳祛疑说。据此,知其书作者当为南宋人。清代学者对此书颇不为重,《四库提

  • 征南草

    一卷。明王邦俊(约1589年前后在世)撰。王邦俊,字虞卿,鄜州(今陕西洛川)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官至贵州兵备参政。著有《征南草》。此集为其于贵州所作。其时苗民不靖,起邦俊理兵事,

  • 春秋究遗

    十六卷。清叶酉(详见《诗经拾遗》)撰。此书多宗其师方苞《春秋通论》,但稍有以违。韩愈赠卢全诗有“《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之句,即此书名“究遗”之所出,故此书以芟除胡安国《春秋传》苛刻之说,

  • 谋道续录

    二卷。清代谭旭撰。谭旭字东白,新建(今江西南昌西)人,康熙副榜贡生,官至泸溪教谕,倡导程朱理学,著有《谋道录》。此书是宣扬程朱学说的论述之作,书中多有驳论之处。

  • 春秋左传节解

    见《春秋左传句解》。

  • 法帖刊误

    二卷。宋黄伯思撰。黄伯思,详见《东观余论》条。黄伯思以米芾评定《淳化阁帖》有误,重为订正,以成此书。书前有黄氏自序,称米芾的评论疏略甚多。有的伪品没有发现,如李怀琳所作的卫夫人书。有的已知为伪品却又评

  • 载花船

    四卷十六回。题“西泠狂生笔,素星道人评”,作者真实姓名无考。该书原全本著录为四卷十六回,现存残本或三卷十二回,或八回。成书于清初。拟话本小说集。三卷十二回本有三个故事,卷一和卷二是女人不守妇道、与人通

  • 李长吉歌诗汇解

    五卷。清王琦(1719-1756)汇解。王绮,字琢崖,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李贺诗风在中唐自成一家,故后世注者甚多。宋有吴正子,明有徐渭、董懋策、曾益、余尧、姚佺,又有宋刘辰翁评本。但李贺诗镂心刿骨,

  • 刘练江集

    七卷。《附录》一卷。明刘永澄(1576-1612)撰。刘永澄,字静之,宝应(今江苏省中部)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至国子监学正、兵部职方司主事。著有《刘练江集》。是集为刘永澄诗文集。凡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