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汪刻隶释

汪刻隶释

二十七卷。宋洪适(1117-1184)撰。清汪日秀校刊。洪适(kuò)字景伯,晚年号盘洲老人,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绍兴十二年(1142)中博学鸿词科,累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卒谥文惠。好收藏金石拓本,著有《隶释》、《隶续》、《隶纂》、《隶韵》等书。今《隶纂》已佚,《隶韵》已有缺失。参见经部《隶释》、《隶续》。日秀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其生平未详。是本《四库全书》未录。《四库全书》所录洪适《隶释》系万历十六年(1588)王鹭刻本。是本系据昆山徐乾学传是楼所藏抄本,并从《隶韵》、《字原》诸书校订付刊。其中汉碑十九卷,《水经注碑目》一卷,欧阳修《集古录》二卷,欧阳棐《集古录》一卷,赵明诚《金石录》三卷,《天下碑录》一卷,与明刻本卷数卷第均无不同。不同的是,于《冯绲碑》补三十字,《孙叔敖碑》补三十八字,《武梁祠堂记》补十二字,《四老神坐神祚机》增入“绮里季”一行;再有明刻本《武梁碑》脱去碑文,只存其末数语及铭文,而以《武班碑》文阑入;《魏公卿上尊号奏》及《受禅表》二碑前后错简,均一一为之厘定。汪刻之于明刻,不仅如上所述补其遗漏,订其舛讹,而且于其偏旁点画,尤多校正。惟以《隶韵》、《字原》证之,偏旁点画间尚有讹误。黄丕烈因之撰《刊误》一卷,足以订正汪刻之失。此本刻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

二十七卷。《隶释》为宋洪适编撰,前已著录。明万历十六年(1588)王鹭刻本,已收入《四库全书》中,而本书未录。此书为清汪日秀校刊。汪日秀,浙江钱塘人。此本刻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他根据崑山徐氏“传是楼”所藏抄本,并以《汉隶字原》等书,对照参考,订正后付印。其中有汉碑十九卷、《水经注碑目一卷、欧阳修《集古录》二卷、欧阳棐《集古录目》一卷、赵明诚《金石录》三卷、天下碑录一卷、共二十七卷。在卷数上,与明王鹭刻本虽无不同,但在内容上有所增订,如冯绲碑补录三十字,孙叔敖碑补三十八字,武梁祠堂记补十二字。另者,魏公卿上尊号奏和受禅表二碑,前后互相错简,汪刻本则一一为之订正。至于偏旁点画,校正尤多。洪适所著《隶释》、《隶续》曾合编为一书,共五十卷,但久已不传。传世者,《隶释》仅明王鹭刻本与汪刻本。但此书也有一些讹误,黄丕烈曾摘记若干条,撰为刊误,足以订正此书之失。传本有“士礼居黄氏丛书”、“丛书集成”本。

猜你喜欢

  • 濮州续志

    二卷,清郅玠修,任焕纂。郅玠,山西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康熙四十六年(1707)任知州。任焕,本州人,岁贡。康熙四十九年(1710),郅玠奉府檄修县志,召集同僚,聘请任焕主纂。沿袭旧志续修。凡前志所

  • 日本源流考

    二十二卷。王先谦撰。王先谦(1842-1917),字益吾,号葵园。湖南长沙人。同治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洒,江苏学政等。中日甲午战争后,主张振业工业,办公司,反对戊戌变法。武昌起义后,闭门著书

  • 蒙古字韵

    二卷。撰人不详。是一部中国元代用八思巴字拼写汉语(也称八思巴汉语)的韵书。编著于1269-1292年之间。元刻本流传至清道光年间,后亡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小学存目”著录,云有“两淮盐政采进本”。

  • 水浒后传

    四十回。明陈忱(约1590-1670)撰。陈忱字遐心,号雁宕山樵,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市)人。他一生穷困潦倒,但又是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知识分子,身历明代亡国之痛,不甘心做大清王朝的顺民,经常与顾炎武、

  • 密云禅师语录

    十二卷。明代释圆悟(生卒年不详)撰。圆悟,俗姓蒋,字觉初,号密云,宜兴人。自幼乖巧,常闻佛声,仅八岁便知佛号,稍长常独自一人顾世相作无常之想,每每进城卖柴路经行人毫无察觉,心想凝重,渐渐看破红尘。出家

  • 清流摘镜

    六卷。明吴岳辑。吴岳号大樗山人,生卒年月及事迹不详。《清流摘镜》专记东林党人被难事迹,卷一为党祸根源,卷二为党祸发端,卷三为特旨处分,卷四为特疏纠弹,卷五为守正诸臣,卷六为建祠诸臣。是书著于崇祯元年(

  • 毛诗细义

    二十四卷。清李黼平撰。黼平字绣子,又字贞甫。嘉应(今广东梅县)人。生卒年不详。嘉庆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改官江苏昭文县知县。此书多本毛传郑笺之义,以正孔颖达疏证之误。书中不乏精细之辨,然因作者信序太

  • 南通方言疏证

    四卷。孙锦标撰。锦标字伯龙,江南通州(今江苏南通县)人。是编卷首为例言及孙氏共和元年(1912年)自序,次为旧《通州志》所录方言原文。卷一为释天、释时、释地、释水、释火、释宫、释亲、释戚、释妇女、释幼

  • 北墅绪言

    五卷。清陆次云(约1662前后在世)撰。陆次云生平详见《澄江集》辞目。此集共五卷,均为杂文。集中所作多为俳谐,游戏之作。盖与尤侗《西堂杂俎》相近似。世俗称之为“才子之文”。文学价值不高。《四库全书总目

  • 周易象义

    十二卷。宋丁易东撰。此版本系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残卷。此本则为宋刊本,胜于辑本,故列出。宋刻大半较真,可补辑本之佚。书首题“武陵丁易东象义”。凡上下经为二卷,又每卷各分子卷。三传十篇为十卷。前有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