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淮南子校本

淮南子校本

二十一卷。清庄逵吉(1760-1813)校。逵吉字伯鸿,江苏武进入。嘉庆初年任县令等职。据庄逵吉自序载:“乾隆甲辰(1784),读《道藏》于南山之说经台,览《淮南内篇》之注,病其为后人所删改,质之钱别驾坫。别驾曰:‘道书中亦非全本,较之流俗所引者,多十之五六。’爰其箧笥,以示逵吉,逵吉因示校其同异,正其讹舛。”可见,此书全用《道藏》本,钱坫所校,逵吉补正才刊行。然而,检核全书,多与《道藏》本不合。故顾广圻谓钱坫实未见《道藏》本,故其称说,“全无一是。”王念孙则谓武进庄氏所刊藏本,“实非其旧,其藏本是而各本非者,多改从各本,其藏本与各本同误者,一概不能厘正。更有未晓文义而转引删改及妄生异说者。”逵吉本注本,不能博学深思,有些注释妄生异说,实是《淮南子》诸家注本中较劣的一种。现存的版本有:《续四库全书总目》记载的乾隆戊申刊本。

猜你喜欢

  • 石鼓论语问答

    三卷。南宋戴溪(?-约1215)撰。戴溪字肖望,人称岷隐先生,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淳熙五年(1178)“别头省试”第一,官至兵部侍郎。曾奉太子赵询之命类编《易》、《诗》、《书》、《春秋》、《论语

  • 石帆诗集

    八卷。附《补遗》一卷。清张曾(生卒年不详)撰,张曾字祖武,江苏镇江东南丹徒镇人。据史载,他少聪颖,读书目十行下。不喜举子业。肆力于诗古文辞。自称为石帆山人,吟咏则专力于学杜诗。其人不慕荣禄,少与鲍海、

  • 纂修即墨县志

    二卷。佚名纂。康熙十一年(1672),朝庭命各省普修邑志,即墨知县乃奉命修志,遂成新志。《纂修即墨县志》康熙十一年(1672)剜改明刻本。此志板刻质量极差,残缺漫灭,几不可读。其体例大部分承袭旧志而作

  • 礼记浅见录

    十六卷。朝鲜权近(1352-1409)撰。权近,朝鲜高丽末叶李朝初期哲学家,原名权晋,字可远、恩叔,号阳村,安东(今地不详)人,出身贵族,文科及第,王氏高丽期间两次出使中国明朝,力主亲明政策,后因礼部

  • 春秋提纲

    不分卷。清刘景伯(1795-?)撰。景伯字石溪,内江(今四川内江)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大挑,官新都学使。潜心经学,尤深于《春秋》,著有《枕经堂文集》四卷,《春秋提纲》是集中的一种。该书分为二十

  • 焦山鼎铭考

    一卷。清翁方纲撰。翁方纲,详见《两汉金石记》条。焦山寺所藏周鼎曰无惠鼎,乃明代中叶京口某家故物,后舍之寺中。翁氏撰此书,益集清初以来诸家题咏考释而为之补正。如顾炎武、朱彝尊、汪琬、王士祯、张潮、厉鹗之

  • 说文辨疑

    一卷。清顾广圻(1770-1839)撰。广圻字千里,号涧薲,自号思适居士,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嘉庆间诸生,从江声游。学问广博,尤精校勘,黄丕烈、孙星衍、秦恩复、胡克家、张敦仁等所刻书,都由他校刊,并

  • 毛诗异同评

    ① 一卷。晋孙毓撰,清王谟辑。据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云,孙毓,字休明,北海(今山东潍坊一带)人,晋豫州刺史。《隋书·经籍志》著录晋长沙太守孙毓撰《毛诗异同评》十卷。《经义考》曰,《隋志》别集类有晋

  • 掖垣谏草

    五卷。张贞观撰。张贞观,明代沛县(今属江苏省)人,字恒诚,别号惺字。万历癸未(1583年)进士,累擢礼科都给事中。万历甲午(1594年),以清皇长子出阁进读,直言忤旨,罢职为民。有《掖垣谏草》。此书所

  • 乍浦志

    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宋景关纂修。宋景关,字今鄜,号话桑。浙江平湖人。乍浦属平湖县,为海防要地。南宋时置水军,设统制领之;元置市舶司,明时设千户等职,各有官署。清初只存守备、巡检两职,及海禁开,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