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游南岳记

游南岳记

①一种,清金之俊撰。金之俊(1593-1670),字岂凡,又字彦章,号息斋。明万历进士,官至兵部侍郎,明亡,降清,仍任原官。曾疏请下蠲租诏安抚民心,并荐明官丁启睿等多人。顺治二年(1645),条陈疏通漕运之议。历工、兵、吏部尚书,授中和殿大学士。康熙初致仁。著有《金文通集》。是记先修谒庙礼者,皆循官仪,履芒鞋,曳竹杖,行至5里,至玉板桥。宝善庵,有老僧从石罅中出迎,高三尺,状如山猴,八十一岁,扪萝如飞。至飞来船,是蜀僧所据小庵,题匾称“筏庵”,足称嘉会。夜宿上封寺,观日月上升,导游羽衲击节称快,言游山望得日者十不得一,望得月者百不得一,而望月兼望日者,尤从来稀有奇遇。过翠公岩,行薛萝深处,为三十余年游履经历的罕至之地,若非天特假以胜览,抑三生蹄有前缘。是记所纪游迹,至详且悉,用笔清健,词无烦冗,允推杰作。唯惜此记不记其年月。记述屏去兴从,策蹇作山游状,及未谓迈岳庙,屈指游境,十未二三,欲再商问奇处,忽一邮卒持公牒来,遂带星而归。据《湖南通志》载;明熹宗时,金之俊官佥事分巡下湖道,故金之俊此游南岳,当在明天启年间。② 一卷。清潘耒撰。潘耒(1646-1708),字次耕,号稼堂。吴江(今属江苏)人。师事顾炎武,博涉经史及历算声韵之学。康熙时举博鸿学,授检讨,参与纂修《明史》。著有《遂初堂诗文集》。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携其甥陈周纶、表侄吴勖初同游南岳。踏雪登祝融山,投宿上峰寺,夜半月上,披衣起视,光景奇绝。清晨眺望,千峰万岭,一白无际,深沟大壑,处处平填,枯树变作琼林,荒棒化为瑞草。鼓勇气登绝顶,俯视山下,融成一片,七十二峰纵横高下,如琼台瑶岛,出没于白银涛浪之间。昔日诗人王冕,大雪中赤脚上会稽山顶,瞪目叫绝,谓世界为白王合成。而祝融山高会稽山十倍,故当胜之。言生平观雪,无逾此者,观此景胸怀之清快,读之令人神往。历来记衡游者甚多,皆山川风日,千象万千。所之景既罕见,所得之趣也自异,状雪如此奇绝,未曾有过。而潘耒善于描绘。唐以前名贤无至此者,杜少陵望而未游,韩退之仅至山麓,宋代朱熹、张栻,始登祝融,元明之后也无几人,潘未来南楚,至古人所不及之地,专为游观,并作此编。此书收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四帙。③ 一卷。清罗泽南撰。罗泽南,参见《游天井峰记》。道光十八年(1838)秋,罗泽南偕陈子乔游南岳。行两日至其山麓,阴雨骤注,咫尺晦冥。诘朝云开,祝融忽现天际,旋露旋灭。山路崎岖,半心亭小憩,上则云深不可测,经羊肠屈曲,瀑布奔流,怒下万仞,其险可怖。秋日云气五色夺目,历境恍惚,不可名状。偶见一岫,以为凌绝顶,奋登而上,则闻钟声、鸡犬声、行歌互答声,仰不见其处。攀跻达上峰寺,云忽划割而断,峰巅挺现云中,如螺如髻,如大海孤岛,绝无依傍,风动云舞,山岳俱摇,令人眩悸。夜半大风忽乍,殿宇铁瓦欲飞,啸视云散,遂攀危石凌绝顶,近瞩荆襄,远览宇宙,一目万里,全然无蔽。以上数景,乃岳之常态,也是罗泽南所见独到之处。此游遍访岳中昔贤曾游之幽洞异岩,以尽其细者。此书收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四帙。

猜你喜欢

  • 四书讲

    四十卷。清金松撰。金松字仞直,浙江嘉兴人。是书前有汪漋序、金松自序、看书十则以及例言。其书以讲为名,每章有总旨,每节有正讲,有析讲,其单句单节,自为一章者,只有正讲析讲而无总旨;或者虽分数节,而旨归显

  • 萤照堂明代法书

    十卷。清车万育(生卒年不详)辑。车万育,字兴三,一字鹤田,湖南邵阳人。康熙三年进士,选庶吉士。其性直纯笃,学问赅博,善书法,所收明代墨迹最富,于康熙三十二年(1694)勒成该帖。卷一收庄烈帝、楚王、益

  • 斗南老人集

    六卷。明胡奎撰。胡奎,字虚白,浙江海宁人,生卒年不详。胡奎尝游贡师泰之门。明初以儒学征,授宁王府教授。著有《斗南老人集》六卷。此集为永乐年间宁藩刻本,共六卷。前有宁王朱权序,说明胡奎号斗南老人的缘由,

  • 芳谷集

    三卷。附《校勘记》一卷。元徐明善撰。明善字志友。别号芳谷。生卒年不详。德兴(今属浙江)人。历官隆兴教授,江西儒学提举。曾奉使交趾。陈日烜知其能诗,即请赋。明善即赋五言律诗一首。日烜称其才,遂纳款奉贡。

  • 说文逸字辨证

    二卷。清李桢(生卒年不详)撰。李桢字佐周,湖南善化(今长沙市)人。是书以为郑珍《说文逸字》多违许旨,未深究许君所以弃取之意,则为之辨说,益以左证。其体例是录郑书于前,自为辨证于后。李氏云:“《逸字》所

  • 萝藦亭遗诗

    四卷。清乔松年撰。乔松年字健侯,号鹤侪,徐沟(今山西太原)人。生卒年不详。道光进士。历官安徽陕西巡抚,官至东河总督,卒后谥勤恪。在任东河总督时,建议筑堤防水,顺黄北流入海,一劳永逸之计,功绩流芳史册。

  • 江都汪氏丛书

    十三种,四十三卷。陈乃乾等编。陈乃乾(1896-1971),浙江海宁人。历任中华书局、北京古籍出版社等局社编辑、上海市文化局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处编纂及大学教授。在版本学、目录学、索引学方面颇有成就。丛书

  • 四明丛书

    八集,一百六十七种。民国张寿镛(1876-1945)编。张寿镛,字伯颂,一字咏霓,号约园。浙江鄞县人。光绪年间举人。辛亥革命后历任浙江、湖北、江苏、山东财政厅长,后任上海中央银行副行长、政务次长及光华

  • 万充宗先生经学五书五种

    十九卷。清万斯大(1637-1683)撰。万斯大字充宗,号跛翁,学者称褐夫先生。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是黄宗羲誉之为“浙东门风之雄,莫过万氏”的万泰第六子,万斯同之兄。沉酣经学,穷日夜、忘寝食者十余年

  • 劬书室遗集

    十六卷。清金锡龄(生卒年未详。)撰。金锡龄字伯年,号芑堂,广东番禺(今广州)人。道光举人。同治初元诏举孝廉方正,阖邑荐举,力辞;截取知县到班,不愿出仕。年七十得国子监监丞衔、七十八赏加光禄寺署正衔。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