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甘露园长书

甘露园长书

六卷。短书 十一卷。明陈汝锜(生卒年不详)撰。陈汝錡,字伯容,高安(今江西省高安县)人。嘉靖中由贡生官建阳县训导,在官一年而卒。陈汝锜学问渊博,他不但长于谈禅,而且也喜欢论史。著有《周书》一百九十卷,但今已失传。另有《甘露园长短书》等。陈汝錡在书首自序中说:“文之有首尾,稍纡徐曲折者,为长书。其边幅稍狭,辞不加纯缘,若语录说家之类,为短书。”甘露园是他读书的地方,因此把他的著述称为《甘露园长短书》。《长书》六卷,对于经、史及古今人物各为论一篇,其中多纵横之辞,持论也多纰谬。如论宋和议,认为李通归附,韩常、王镇、崔庆等人乞降,皆为金兀术暗中指使,而岳飞不悟,偶以班师,故不舆尸返耳。又斥胡铨封事为欲使其君为无父无母之人。又论张巡遮蔽江淮,食人以守,死不为功。又作“史谤”十九条,专力为王安石辨冤。其中辨王安石排滕甫、贬吕惠卿事皆引《东轩笔录》以证之,而《东轩笔录》的作者是曾布的妇弟魏泰,此人倾险无行,所作《东轩笔录》及《碧云騢》,皆党邪丑正,颠倒是非,不可以据为公正。《短书》议论多而考证少,也间记一些时事。其中卷一卷二为《壁观语》、《后壁观语》,全似禅家的语录,卷三以后讨论古今杂事。如记明武宗之荒淫无道,亲征宸濠至定州,诏有“着御史方凤精选寡妇四十人,倡妇四十人,以供旦夕之弄。”“收买乐工邹英等子妇二十人,为义男义妇,各立卖身文契,仍以方凤为中人。”这些均是《明史》及通纪、宪章等俱未收录,史书脱漏者,有一定史料价值。此外还有关于明朝皇后所用的首饰以及万历间的织造情况的记载。如:“浙杭春运袍服两共二千四百余匹,陕西抚院贾待问疏称‘该省应造万历二十五年龙凤袍共五千四百五十匹,额设机五百三十四张,该织匠五百三十四名,挽花匠一千六百二名;新设机三百五十张,该织匠三百五十名,挽花匠七百五十名,挑花络丝打线匠四千二百余名;举一省而他可知也。又于某县派染绒乌梅三千余斤,举一县而他可知也。即九重贵倨,非贫措大所敢知;然一岁合用几何,一省所派猥多。如是每疑汉文帝身服浣濯,集上书囊为殿帷,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定虚语也。”由此可以窥见明代官营手工业制造的频繁和给人民带来的骚扰。当然也有一些内容失之佻巧,大有明代小品之风气。如其论“入定”、“苦行”诸条,则全入于外道,更笃信轮回之说,且历引古事加以证明。并且认为刘基是北斗六星,王守仁为南安上座,甚为荒渺不经之谈。陈汝锜死后,其族侄陈邦瞻为其刻的《短书》,并将其内容删汰十分之一。后其同里人刘原人认为陈邦瞻删汰太过,又据原本为之补刻。刘原人在刻书凡例中说:“司马公(指陈邦瞻)刻《短书》,删有十之一,余细细求之,大都司马公胆较小耳;其胆之小,以官之大也。”此书有明刊本及康熙间刘原人补刻本。

猜你喜欢

  • 医学汇海

    三十六卷。清孙德润(生卒年不详)撰。孙德润字慎之,号笠山,丰润(今属河北省)人。因病而学医,历时三十载,颇有心得。著有《脉法统综》等书。此书为孙氏摘录历代医书基础理论及临床各科内容,分门别类整理而成。

  • 儒林传经表

    二卷。清周廷寀(生卒年不详,乾隆、嘉庆间在世)撰。廷寀字霁原,一字赞平,又字子同,号寄园,安徽新安(今休宁)人。嘉庆戊午(1798年)顺天举人,出宰广东,摄龙川县令,卒于官。除本书外,还著有《韩诗外传

  • 八经

    因情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废置无度则权渎,赏罚不共则威分。是以明主不怀爱而听,不

  • 反切上字解释续编

    一卷。民国施则敬撰。昔黄侃取陈澧所考得反切上字凡四百五十有二,据以列表解释,命名《反切解释上编》(收入《黄侃论学杂著》,中华书局1964年版)。施氏复检核《广韵》,缀拾补漏,又得八十字,于《集韵》得四

  • 内务府堂续纂现行则例

    四卷。清奎俊等奉敕修。奎俊,满洲正白旗监生,官至山西、江苏巡抚、四川总督、吏部尚书。以光绪三十二年(1906)九月二十一日授总管内务府大臣佩带印钥而列衔是书之首。是书第一卷为建置衙门、添裁员役、堂司三

  • 华严经论

    一卷。元魏释灵辩(475-522)撰。灵辩,姓氏不详,山西晋阳(今太原市)人。所作《华严经论》原为一百卷,今仅存卷第十一,故题一卷。该书从后魏熙平元年(516)正月动笔,至神龟三年(520)九月而成。

  • 韩诗外传校注

    十卷。附补逸一卷。清吴棠撰。吴棠字仲宣,安徽盱眙(今属江苏)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官至四川总督,谥勤惠。《韩诗外传校注》原题新安周廷案校注,但书中却有武进赵怀玉的校语。周赵二人均有校注本行世

  • 龙图公案

    十卷。不题撰人,成书于明代。公案小说,讲述北宋清官包拯的断案故事。包拯曾任龙图阁直学士,人称包龙图,故此书题《龙图公案》,又俗称《包公案》。考书中故事,除卷五《割牛舌》一则见于《宋史》、可证为包拯断案

  • 七书讲义

    四十二卷。宋施子美撰。施子美,生卒年、仕履皆不详。据江伯虎《施氏七书讲义序》,宋三山(今福建福州)人。“年少而升右庠,不数载而取高第,为孙、吴之学者多宗师之”。施氏于《讲义》之中,发挥自己的见解,又广

  • 论语马氏注

    一卷。东汉马融(79-166)撰。马融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经学家,文学家。官至南郡太守。其所著主要是为经学作训解,所注的书有:《孝经》、《论语》、《毛诗》、《周易》、《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