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画史

画史

一卷。又称《米海岳画史》。宋米芾(1051一1107)撰。米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世称米南宫。吴(今江苏)人,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徙湖北,晚居江苏镇江,建海岳庵。米芾性情狂放,屡变其称,故史书记载不一。米芾天资高迈,能诗文,精鉴别,宣和时擢为书画学博士,官礼部员外郎、知淮南军。书法行、草得力于王羲之,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代四大家”。其画师于董源,枯木松石,时有新意,亦如其文,清雅绝俗。米芾翰墨、绘画自成一家,尤精鉴赏,有《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海岳名言》等著作行于世。《画史》所记皆作者生平所见到的六朝至唐宋间名画,并且品评其真伪、藏于何家、何人所绘、风格特色乃至装潢裱褙,皆有所述。对其中收采的轶闻遗事,均以鉴赏之笔调录述成篇,而一直为历代鉴赏家奉为圭臬。其中有“王球,字夔玉,有两汉而下至隋古帝王像,云形状有怪甚者,恨未见之”句,《四库提要》以此认为米氏是书“未见而载”,而实际上,在正文中其后两页又录曰:“王球夔玉家古帝王像后一年余,于毕相孙、仲荀处见。白麻纸,不装像……”可见,米氏对此亦为亲见。《画史》亦载浑天图及五声、六律、十二宫旋相为君图等图谱之学,虽不属丹青之列,殆效仿张彦远之《历代名画记》兼收日月交会九道诸图之例为之。米芾于此不以天文、韵学命名,而曰之“论天”、“论韵”,且不但称古今百家星历尽为妄说,更谓沈约“只知四声,求其宫声而不得,乃分平声为上下,以欺后世”。但考《沈约集·答陆厥书》、《梁书·沈约传》以及《南史·陆厥传》、《隋志》等俱言四声,故米芾所谓“求其宫声不得”者,所来无据,殆误记唐徐景安《乐书》以上、下平分宫商之语。米芾性情狂放,言谈诞肆,有“米颠”之称,是为一端。虽然如此,是书广收博采,叙述详尽,资料性强,仍无愧我国艺术史上颇具影响之绘画著作。有明刊本、《津逮秘书》本、明翻宋本、《画苑》本、《说郛》本、《百川学海》本、《唐宋丛书》本、《湖北先正遗书》本、《四库全书》本、《美术丛书》本、《画论丛刊》本。

猜你喜欢

  • 五经讲宗

    五卷。明颜茂猷(生卒年不详)撰。茂猷字光衷,福建漳州人。崇祯七年进士,特旨五部会元,礼部主事。作品有《六经纂要》、《五经讲宗》、《迪吉录》等。此书讲述《五经》宗旨,乃作者自抒心得。但是讲《易》之卦变,

  • 四体合璧佛说四十二章经

    一卷。天竺梵文本后汉摩腾、竺法兰同译。四体指满文、蒙古文、藏文和汉文一经四体,故称“四体合璧”。乾隆四十六年(1781),帝敕依《明藏》本转译成满洲本,后又经嗄卜楚苏巴嘎等人译成藏文本,蓝占巴波罗觉等

  • 古桐书屋六种

    二十卷。清刘熙载(1813-1881)撰。刘熙载字融斋,一字伯简,晚号寤崖,江苏兴化人,道光年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曾任广东提学使。晚年主讲上海龙门书院。治经学,精音韵,通晓子、史、诗词、书法等。

  • 怀堂家礼订疑

    十卷。清周植撰。生卒年不详。植字商侯,号湘园,广东遂溪(今海南省雷州半岛北部)人。嘉庆丁丑(1817年)进士,出知江西吉水,权新淦兴国等掾,政绩显著。后来,因为违背大吏旨意,辞官回家,筑室命名为“怀堂

  • 礼记疑义

    七十二卷。清吴廷华(详见《周易疑义》条)撰。即《三礼疑义》第三部书,体例一如《周礼》,内缺《中庸》、《大学》二篇,注云《朱子章句》。概仿陈澔《集说》之例。前无《自序》,《周礼》、《仪礼》二书皆有《自序

  • 甬东正气集

    四卷。清董琅(生卒年不详)编辑。琅字纯斋,浙江鄞县人,该书记明末清初甬东(今舟山岛)洁身殉节及隐遁之士遗文,共得二十一人,文五十二篇,皆从他书搜采而来,随得随编,先后亦无体例。书前有嘉庆十年(1805

  • 郫县志

    ①四十四卷首一卷,清朱鼎臣修,盛大器等纂。朱鼎臣,桂林人,曾任郫县知县。郫县志创修于乾隆十六年(1751)县令李馨,兹编为续乾隆志而作。《郫县志》嘉庆十八年(1813)刻本,共四十四卷首一卷。分为:卷

  • 田子

    一卷。原题周田骈(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田骈,亦称陈骈,号田口子,战国时齐人,彭蒙的学生,齐国稷下学者之一。据《庄子·天下》记载,田骈和慎到同为道家一派。主张“贵齐”,认为“万物皆有所可,皆有所

  • 说文经字考

    十二卷。清周学汝(?-1862)撰。学汝初名学濂,字礼传,乌程(今浙江吴兴)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同治元年(1862)太平军攻陷湖州,与在籍道员赵景贤同日被杀。治许郑之学,曾校定虞世南《北

  • 道德真经传

    ①四卷。宋司马光(见《资治通鉴》)撰。《道德真经传》又称《道德真经论》、《道德论述要》、《老子道德论述要》。汉晋以来,研究《老子》的学者聚讼纷争,其争论焦点之一就是道德是否一体。一派主张道德分见,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