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百战奇略

百战奇略

十卷。旧题明刘基撰。刘基,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后应朱元璋聘赴应天(今江苏南京)辅佐朱元璋。明建国后因功封诚意伯,官至御史中丞、弘文馆学士。《明史》本传称“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史传不载其著兵书事,此书当为他人依托,可无疑也。此书最早著录于杨士奇《文渊阁书目》“《百战奇法》一部一册阙”。其后焦竑《国史经籍志》、徐《红雨楼书目》、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均有著录。可知此书在明代名曰《百战奇法》,清雍正后改今名。此书成于何时,其说不一。或谓成于北宋末(张文才《百战奇法浅说》)。或谓成于元代(倪灿辑、卢文弨补录《补辽金元艺文志》)。后说近之。当为元末言兵者以历代兵书立论,参以历代史传战例而成。全书十卷,每卷十战,合为百战,凡三万言。考其书所论不出前代兵书之藩篱,无大可观者。然所析战例至纤至细,多以史实相证,是其一长。计先秦十九例,秦汉三十三例,三国二十例,两晋十例,南北朝九例,隋三例,唐五代十五例。足为研究古代军事战略、战术者参考。是书有明弘治十七年(1054年)《武经总要》附刻本。清咸丰间抄本,军事科学院图书馆有藏。1982年10月长春市古籍书店复制本。今人注译本有韩金坡《百战奇略译注》(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张文才《百战奇法浅说》(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赵洪顺、韩春恒《百战奇略注译》(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猜你喜欢

  • 六经字便

    无卷数。清刘臣敬(生卒年不详)撰。臣敬字恭邵,江阴(今属江苏)人。此书载六经字体,以笔画编次,自一画至二十九画,颇能辨正偏旁点画。又对诸子之转音不转音者,加以厘订,查阅比较方便。只是作者所见古籍无多,

  • 周易注疏剩本

    一卷。清黄以周撰。此书为未完之作,仅注疏乾、坤、顿三卦,乾坤不录《文言》。观点与《周易故训订上经》同。其注用《子夏传》、马融、郑玄、荀爽、宋衷、虞翻、九家、黄颖、干宝、蜀才、卢氏诸家易说,如有隐略异同

  • 周易集义

    八卷。清强汝谔撰。强汝谔字原,潥阳人。曾官震泽训导。此书宗尚程颐《易传》,以阐发义理为主。其说除引用明代来知德的错综说、清代王夫之的系辞释说之外,于汉儒易学中的互体、卦变、五行、飞伏、爻辰、纳甲、卦气

  • 唐代丛书

    见《唐人说荟》。

  • 别本朱子年谱

    《年谱》二卷,《附录》一卷,并清黄中撰。黄中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本书是为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所作的年谱,初刻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谱》包括朱熹画像、世系、题名录、别录等方面,并附以庆元党籍、吕祖

  • 廿一史识余

    三十七卷。明张墉撰。墉字石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廿一史识余》又名《竹香斋类书》,摘录廿一史中佳事隽语,分类编排,共五十七门并补遗一门,门下列条,条下注明原书名称,与《世说新语

  • 张忠烈公年谱

    ①一卷。编者不详。谱主张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举人。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奉鲁王监国,官至兵部尚书。永历十三年(16

  • 易研

    八卷。清胡翘元撰。翘元字澹园,江西南昌人。胡氏易学兼涉汉儒宋儒,而不囿于一家。此书卷首列蔡文恭给胡氏的手书,称:“即之卦以观变,颇用易象正,而兼古义之伏卦互卦约象诸例”。蔡氏以胡氏之易学与黄漳浦、何元

  • 黑鞑事略笺证

    一卷。王国维撰。作者生卒年代及事迹见《刘祁西使记校注》条。《黑鞑事略》一书,李文田曾著有札记,但王国维所作此书考证尤为精密。王国维认为《黑鞑事略》中双行小注,都是彭大雅自注;彭氏所云按只,与徐氏所云按

  • 全体通考

    十八卷。英国德贞(1837-1901)撰。德贞又名德约翰、达吉恩、约翰·赫伯恩。英国伦敦会传教医师。1860年来华,1864-1867任驻华使馆医师,继雒魏林为北京英国教会医院院长。著有《中俄政教志略